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对水猖眼球显微结构的观察。角膜缘、睫状体发达,梳状韧带细小。脉络膜毯(tapetum)是脉络膜和色素上皮之间的折射透明层,为动物适应弱光下增进视力的装置。从光镜下计数所得光感受细胞中视杆细胞占绝大多数之特点,反证了水(犭召)为夜出性动物。从视网膜感受细胞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三个层次的细胞比例分析,在结构上大大提高了视网膜的光敏度(light sensitivity)这也与不同种生活习性的演变程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阐明了利用激光干涉度量术测定眼底脉胳膜血流图的原理和数据判读方法,并且以实例说明脉胳膜血流图对于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和在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潜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在100侧成人脑标本上观察了脉络膜前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支分布。对50~70岁脑标本的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做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颈内动员脉壁呈现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者占88.3%,与颈内动脉相对应的脉络膜前动脉阻塞者二例占3.8%,管壁增厚,管腔缩小者4例占6.7%。提示:年龄60岁以上,出现下明原因视野缺损,脉络膜前动脉阻塞或狭窄的可能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4.
目前认为中浆的病理改变是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主要为渗漏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神经上皮脱离。本文就以上内容分析了506例中浆的发病机转,并提出了中浆急性期、中浆迁延期、中浆间歇期和陈旧性中浆四种诊断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532 nm激光的不同功率诱导棕色挪威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以探求成模率最高的激光功率。方法 将45只挪威棕色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每组15只,激光功率依次为400 mW、300 mW、200 mW,光斑直径100 μm,曝光时间100 ms,每眼光凝10~12个点。对各实验组大鼠激光造模后的第1周、2周、3周、4周行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眼底彩照可见激光诱导后的视网膜因玻璃膜的破坏呈现水肿状态;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功率200 mW的激光与300 mW、400 mW的激光诱导后第1~4周的渗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对比渗漏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3周和第2、3周的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视网膜破坏后结果紊乱,然后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最终趋于稳定,部分视网膜结构萎缩变薄。结论 200 mW、300 mW、400 mW的532 nm激光均可以诱导挪威棕色大鼠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其中300 mW的成模率最高,脉络膜新生血管于1周后开始形成,第3周达到高峰,第4周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以视物变形为首诊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67例以视物变形首诊的患者。进行详细病史再询问、详细眼底检查、B超或造影后得出最后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67例(67眼)以视物变形首诊患者中视网膜脱离8例(8眼,11.9%),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29例(29眼,43.3%),黄斑水肿(10眼,14.9%),老年性黄斑变性(20眼,29.9%)。8例视网膜脱离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n=4,50%),视网膜色素变性(n=2,25%),黄斑水肿(n=2,25%)。8例视网膜脱离均进行了视网膜手术,术后B超复查视网膜平坦,术后矫正视力均好转(100%,P<0.01)。结论:症状不典型的视网膜脱离容易被误诊,系统的眼部检查和详细鉴别诊断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回顾分析了4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变化及误诊原因.提出对该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除加强医生自身修养.熟悉该病的特点外.运用先进的医技仪器配合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了, 尚无确切疗法.目前, 治疗多围绕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或消退而展开.光动力学疗法、激光光凝及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 有一定的效果,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制剂的开发改变了AMD 治疗的方法,使AMD的治疗出现曙光.因此有必要探求新的治疗方法, 开辟一条有希望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严明 《科学通报》1993,38(6):558-558
脉络膜症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夜盲,视野收缩,40-50岁全盲。女性携带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但眼底镜可检出眼底的椒盐状或斑驳状病变。目前该病的生化基础和分子机制尚不完全被人们了解,逆向遗传学将为我们找到打开迷宫大门的钥匙。1985年Nussbaum首次将TCD基因定位于X_(q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明目地黄胶囊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os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SC患者64例(6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维生索C、肌苷、三磷酸腺苷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明目地黄胶囊和针刺疗法,4周后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