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186例胸腹水进行脱落细胞学分析,研究甘南地区胸腹水发生的原因及脱落细胞形态,得知胸腹水中脱落细胞以中、小淋巴细胞为主,13例中查见癌细胞,5例中查见中-重度核异质细胞.男性多于女性,藏族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占70%.结论为引起该地胸腹水的主要原因有结核,肿瘤,肝硬化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小针刀松解治疗肩周炎评价疗效。方法:35例患者,男ll例,女24例,平均62岁,病程平均10个月。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小针刀松解治疗。每3~5天治疗1次,4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估,本组优30例,占85.7%。良4例,占11.4%。可:1例,占2.9%。优良率97.7%,总有效率10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小针刀松解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34只引入青海的辽宁绒山羊3个双极胸导联心电图进行了描记和分析。结果发现:①在3个双极胸导联心电图上,P波和T波的波向变化甚大;②在CⅡ和CⅢ导联心电图上,QRS综合波多数呈qR型(分别为94.2%和79.5%),而在CI导联心电图上,QRS综合波呈现9种波型;③各波和间期的时限(s)为:P坡,0.049;P—Q间期,0.107;QRS综合波,0.059;T波,0.072;Q—T间期,0.306;Q—Tc间期,0.373;R—R间期,0.672;④被检山羊窦律不齐的发生率达64.71%。  相似文献   
4.
5.
面神经炎,亦称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导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为患者面神经周围性麻痹,一般起病急,一侧口角歪斜及眼闭合不全,流泪,发音不清,病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皱眉、吹口哨、鼓腮等动作,病变在膝状神经节时,  相似文献   
6.
黄胸鼠是我省主要害鼠之一。由于黄胸鼠的特殊生境,一般灭鼠效果差。为了筛选出一种毒效高的杀鼠毒饵,笔者用溴敌隆,杀鼠磷,杀鼠1号3种化合物对黄胸鼠的毒效和致死耗饵量进行了实验测定。  相似文献   
7.
灰胸竹鸡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对野生灰胸竹鸡(Bambusicolathoracica)进行了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为:产卵期4月下旬至7月下旬;卵的平均质量在(15±2)g之间;最佳孵化温度、相对湿度:1~14d内,温度为38℃,相对湿度65%~70%;15~18d内,温度降到37℃,相对湿度75%;雏鸟的生长模型为:m=262/(1+e2.61-0.037t).  相似文献   
8.
将从小鼠颌下腺中分离纯化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方法运用于胎盘,通过中性搅拌抽提,两次CM-52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和一次SephadexG-75凝胶过渡得到一纯度和比活都比较高的,可促进神经节生长的碱性蛋白质,通过免疫学(Western-blotting)和生物学性质(可以促进鸡胚背根神经节出神经纤维)的鉴定,确定此物是人为一种低分子量的神经生长因子(hNGF)。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以及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黑胸大蠊浓核病毒感染蜚蠊的病理学作了初步研究.经孚尔根—亮绿染色、甲基绿—派洛宁染色、吖啶橙染色,发现蜚蠊中肠柱状上皮、盲囊、马氏管和砂囊组织不被蜚蠊浓核病毒感染外,其它几乎所有蜚蠊组织都被病毒感染,并在细胞核内形成孚尔根反应强阳性,派洛宁和吖啶橙好染的均匀物质团.电镜下发现,感染细胞核明显膨大,核内异染色质浓缩并被推向核的边缘,核仁分离并最后消失.核内病毒粒子从发生基质形成、释放,最后使核膜破裂而进入细胞质中.在少量细胞中可见到大片晶格排列的病毒颗粒.感染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均退化,空泡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