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64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1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以及扩链剂、催化剂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用于食品软包装的塑料凹版印刷聚氨酯油墨连接料。该连接料与其他溶剂型连接料最大的不同在于树脂无毒性,不含酮和苯系物,且聚氨酯树脂挥发较快,得到一种系列油墨配方简单,符合食品油墨包装要求连接料。  相似文献   
2.
聚醚型脂肪族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HDI为异氰酸酯组分,制备聚醚型脂肪族聚氨酯预聚体。对聚醚脱水条件,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预聚体的一些性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2006年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于近日陆续分批下达,我校将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承担“新型绿色环保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木器涂料的开发及产业化研究”与“ACE抑制剂系列手性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的开发”项目的研发工作,项目合同金额共计180万元。  相似文献   
4.
用已二酸和二甘醇为原料合成了聚乙二酸二甘醇酯。研究了DEG/AA摩尔比与聚酯羟值之间的关系,探讨了DEG/AA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合成方法对聚酯合成过程中酸值变化的影响,从而确立了合成一定特征的聚乙二酸二甘醇酯的方法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作为汽油清净分散剂的合成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配料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热加合反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配料比。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230~240℃、反应时间为14h,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配料比为1:2。对合成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4种产物做了滤纸分散和金属表面氧化结焦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具有较好的清净分散效果,其中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的增溶率达到9.2%;4种产物在铜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小,在钢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大。此外,还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和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对增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浓度为3mg/g时增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热稳定剂对PVC/PU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PVC的热稳定剂对PVC/PU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手段探讨造成共混物性能差别的原因.结果表明:金属皂类稳定剂最有利于共混体系的韧性改善,而有机锡化合物、铅盐均不利于提高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不同的稳定剂对共混体系的应力-应变行为影响不大.溶剂抽提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化学交联不起显著的作用.动态力学的结果表明,不同的稳定剂体系导致PU与PVC的两相相容性有差别,从而导致共混体系相态结构的差异,透射电镜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助剂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酯POL-2016、聚醚PPG-330N、异氰酸酯MT、MDI-100LL、交联剂乙二醇、TMP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预聚物法制备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研究了在MT/MDI-100LL体系中各种助剂的用量或种类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固化剂TMP用量的增加,微孔弹性体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应力先升后降;而回弹性先稍有降低后升高,扯断伸长率则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当固化剂TMP的加入量为A组分中多元醇质量的1.5%时,试样的综合性能较好.发泡剂用量增加,微孔弹性体的机械强度、回弹性先剧烈下降,当用量大于2%时又略有上升或下降缓慢.泡沫稳定剂用量增加,微孔弹性体的机械强度和回弹性均升高,扯断伸长率也稍有升高.催化剂用量增加,微孔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下降而工艺性能提高,因此应控制催化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低聚物多元醇和扩链剂的选择,研制出邵D硬度大于75、缺口冲击强度大于6kJ/m^2的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生产工艺完全适合工业化生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水性聚氨酯粒径和黏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单官能团小分子物质封端的软硬段皆含羧基的脂环族水性聚氨酯(PU)分散体,研究了羧基含量、pH值、c(NCO)/c(OH)比值、反离子种类和固含量对PU的粒径、黏度和特性黏度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黏度与特性黏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验结果表明:随pH值的增大,PU分散液体系粒子粒径减小,临界值为8.0;随羧基含量的升高,PU分散液体系粒子粒径减小,临界值(质量分数)为4.05%,而PU分散液体系黏度与特性黏度均增加,此后在有限范围内波动变化,这表明PU分散液体系宏观与微观性能变化趋于一致;随c(NCO)/c(OH)比值升高,PU体系黏度逐渐增高,特性黏度与相对分子质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泡沫复合夹层板抗爆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氨酯泡沫复合夹层板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防护工程中的新结构形式 ,据此对聚氨酯泡沫材料夹层板进行了爆炸荷载下有限元分析 ,并与粘钢混凝土板及混凝土板两种板结构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聚氨酯泡沫夹层板良好的抗爆吸能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