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拯救考拉     
让澳大利亚和全世界都没想到的是,曾经遍布森林的考拉.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接近灭绝的边缘?这可能就是地球生物日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凌晨两点,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北郊Burpengary市的一间寓所里,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42岁的梅根·艾特肯从睡梦中惊醒。艾特肯管理着一家致力于营救野生考拉.使其免受各种伤害的志愿者机构。此划,一只考拉就像企图越狱的犯人那样,被防护栏上的倒钩挂住.动弹不得。  相似文献   
2.
考拉大冒险     
《科技知识动漫》2014,(9):38-39
广袤的澳洲荒原.飞禽鸟兽栖息于此,共同承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与考验。在森林中住着一只名叫约翰尼的白色考拉,他与众不同的毛色惹来同伴的欺负,令他异常痛苦。偶然机缘,约翰尼被贪婪的袋熊经理人哈米什及其猴子助手黑金斯带入嘉年华,成为了畸形秀上的明星。  相似文献   
3.
漫游澳洲     
吴琳 《小学科技》2010,(9):12-13
<正>考拉、鸭嘴兽、伞蜥蜴、袋食蚁兽……Key正将这些小动物的习性——记录到笔记本上。这时,一只色彩斑斓的"大鸟"从空中飞过,Key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4.
李湘涛 《大自然》2011,(4):21-23
最近,对“如果有来世,下辈子你想干吗?”这个问题,网络上流行的一个回帖是:“下辈子我愿意做一只考掩,每天睡觉20小时,吃2小时,发呆2小时。,”这虽然是戏言,却道出了考拉极具特色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5,(6):4-4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袋鼠、考拉熊和它们的有袋类亲戚能分辨七彩颜色,这使有袋动物成为了已知的第二种能识别三原色的哺乳动物。在此之前,科学家只知道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这种能力。大多数哺乳动物(比如狗和马)都只具有两种视锥细胞,因而不能识别红色和蓝色。视锥细胞是一种在视网膜上感受光线和色彩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主要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凹进处,使得这一部分区域对光线最敏感。  相似文献   
6.
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威胁,澳大利亚特有的考拉正面临灭顶之灾,很可能在45年内就会灭绝。为了挽救这种可爱的动物,澳大利亚建立了考拉医院,幼小的考拉孤儿终于有了一个安身之所。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13,(7):26-27
NO.1 树袋熊:22小时 树袋熊又名“考拉”。是一种树栖动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这种动物只生活在澳大利亚,主要栖息在桉树上,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22个小时左右。清醒的时候,它们的大部分时间也用来吃东西,可谓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赖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