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翁文灏先生与北京猿人之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先生在晚年回忆我国地质事业初期的一些工作,涉及农商部地质研究所的教学情况,与丁文江、章鸿钊等人对地质学名词的汉译、地质报告的印发、古生物学研究如何开展及相关图书设备等问题的思考和工作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3.
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地质调查所与斯文·赫定在中瑞西北科学考察、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论著出版、编制中国西北地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文章利用瑞典国家档案馆藏未刊斯文·赫定档案文献资料,以翁文灏与斯文·赫定的往来通信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与地质调查所相关的档案材料,论述二人20余年的交往,可揭示长期不为人所知的最早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协议全貌,以及后西北科学考察时代的中瑞科学合作与交流,为西北科学考查团、地质调查所及其中国地图史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根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新发现的安特生和翁文灏、安特生和杨钟健之间的通信,考证了杨钟健利用安特生在中国的采集品完成其博士论文的过程。通信的发现,一方面证明《杨钟健回忆录》是可以信赖的科技史料,另一方面也见证了作为当时中国地质科学领导者的翁文灏发展中国地质古生物学的远见卓识和对后学不遗余力的支持。同时,也见证了安特生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1926~1927年间的组建过程中,斯文赫定先后与中方不同机构签订了《简明办法八条》与《十九条合作办法》两个协议,但前者长期湮没无闻。本文依据新发现的《简明办法八条》及海内外相关史料,重新梳理西北科学考查组建史事,认为两个协议并无"实质性的差别",当时舆论传闻它是一份"有损中国声誉和主权的严苛协定"是不准确的;而且在这场争议的背后,不仅包含着科学与国界的利与理,交织着科学进步与国家主权的权与利难题,也充满着富有戏剧性的冲突与博弈,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李学通著:《翁文灏年谱》,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430页,定价46.50元,ISBN∶7-5328-5149-4。对于西方的科学史家来说,最熟悉的1978年前的中国科学家仍然是丁文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费侠莉(Charlotte Furth)的经典传记《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Ting Wen-chiang:Science and China’s New Culture,哈佛大学出版社,1970年)。然而,丁文江的亲密伙伴翁文灏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却没那么知名,尽管他的科学成果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