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林 《世界博览》2012,(11):40-40
正一个属于中国的永久性南海据点是如何建成的。在1994年12月底,为配合南海渔政部门建设渔港需要,国家海洋局组织有关部门专家派"向阳红14号"考察船,对南海的美济礁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多学科珊瑚礁环境调查和勘测。  相似文献   
2.
贺梦禹 《世界博览》2012,(11):41-41
正黄岩岛事件不免让我们回忆起1994年发生的美济礁事件,本刊特别专访了我驻菲律宾前大使黄桂芳(任期1991~1995)和关登明(任期1995~1999),清他们讲述事件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李淑  余克服  陈天然  施祺  张会领 《科学通报》2011,56(10):756-764
以珊瑚大量损失共生虫黄藻为特征的珊瑚白化, 是当今全球变暖背景下珊瑚礁大面积死 亡和退化的主要因素, 但白化的特征、过程和白化后的恢复等则因海域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依托2007 年6 月的南沙群岛航次, 在美济礁和渚碧礁进行了实地生态调查和采样, 室内分析了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近10 年来南沙海域实测海表温度(SST)和调查期间的NOAA 卫星遥感资料, 探讨了2007 年发生在南沙群岛的珊瑚白化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 (1) 白化的珊瑚主要分布在水深5 m以内, 最大可至20 m, 至少有35 种石珊瑚白化; (2) 珊瑚总白化率(单位面积内白化珊瑚个数占总珊瑚个数的比例) 为15.6%, 发生白化最严重的为枝状杯形珊瑚 (白化率为23%) 和鹿角珊瑚 (白化率为21%), 块状滨珊瑚和蜂巢珊瑚的白化率低, 没有发现菌珊瑚白化, 显示了菌珊瑚对高温有较高的耐受性; (3) 白化了的珊瑚损失了共生虫黄藻72%~90%, 而肉眼观察未白化的珊瑚也损失了31%~53%的虫黄藻, 指示当时南沙群岛的珊瑚正处于白化的初始阶段; (4) 调查期间实测月平均SST 为30.8℃, 为1998 年以来最高, 结合NOAA卫星的热点(Hotspot)和周热度指数(DHW), 认为2007 年6 月南沙群岛异常高SST 是导致美济礁和渚碧礁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还发现, 单纯用卫星遥感预警珊瑚白化事件可能会存在低估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有专家指出,现在是中国在南海填海造陆的绝佳机会,不但技术熟练而且海空力量已经达到一个程度,足以保卫工程的进行和建设后的成果。目前,填海的重点应是在美济礁与永暑礁,因为它们开发后的价值最高。美济礁是一个环形礁石,直径大约7公里,有一大一小两个出入口通往围着的瀉湖。美济礁够大,价值远高于太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