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发展,应当更好地借鉴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咬字训练方法、语言处理方法、表演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美声唱法的咬字技巧、突出其民族风格、增强其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古典音乐素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形成的音乐剧风格来自于古典歌剧或轻剧,是古典音乐的产物,更是时代发展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是歌唱艺术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三种唱法都各自独特的风格体系,关声唱法的“声”,民族唱法的“字”,通俗唱法的“情”,构成了多风格、多唱法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刘进军 《科技信息》2009,(2):104-104
声乐是带有语言的音乐,是词乐结合的艺术。语言决定唱法,不同的语言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民歌和地方戏剧。说话和歌唱一样,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基音与共鸣腔体参与状态下的整体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歌唱的吐字咬字与说话并无本质的区别。但综观中外声乐理论文献,对歌唱的吐字咬字又有其不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从气息、吐字、声带、共鸣的运用等六个方面 ,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一比较。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相通的 ,要求基本一致 ,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唱法 ,又要借鉴西洋唱法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  相似文献   
6.
翼叶 《科技咨询导报》2010,(11):198-198
音乐会练声曲主要是指没有歌词的声乐作品。它具有艺术歌曲与声乐练习曲的双重属性。音乐会练声曲是声乐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理清音乐会练声曲产生、发展的历史线索,对于研究、把握并进而准确、妥帖地诠释以及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发音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音量普遍比较大;音质上下统一而比较结实;在能力范围内,唱得越响越高越不费力;歌声特别有“韧性”,母音的音色大部分靠咽部形成。  相似文献   
8.
马新梅 《科技资讯》2007,(5):192-192
所谓美声唱法的音色,同样是在深呼吸的支持下准确共鸣点的基础上发出的。即声音饱满、松弛、干净、明亮,咬字与吐字都需要非常清楚,这样才能表现出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声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了解以及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吴碧霞、蒋大为、吕继宏等,它们在演唱上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优点,尤其是吴碧霞,她的演唱同时具有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特点,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在两种唱法上的成功,更有力地证明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文学、舞台美术等多种独立艺术综合而成的舞台艺术样式。歌唱作为歌剧的表现手段,它既表达人物情感,说明人物心意,还串联了故事脉络,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歌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独特本性,决定了演员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独特地位。演员的演唱不仅直接体现角色形象,而且其演唱技巧的发挥和对角色的驾驭能力又赋予角色形象以新的内容。民族歌剧的演唱,长期以来,在继承民族声乐理论与表演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借鉴美声唱法的长处,并结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汉语语言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