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71篇
丛书文集   84篇
教育与普及   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试律诗诗题对有关祥瑞及灵异之类典故的大量选用,不但体现了唐代统治者借祥瑞文化维护自身统治的治国策略,也表明了尚奇之风在唐代的盛行。  相似文献   
2.
JANE  张楠楠 《小学科技》2015,(1):22-23
最近热映的美国影片《星际穿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未来地球环境恶化,人类为了生存,通过星际穿越寻找另一个“地球”。那么,人类星际旅行的梦想到底可不可能成为现实呢?让我们一步步来分析吧。寻找虫洞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可能会在哪里。大家知道,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的其他7颗行星、173颗卫星以及太阳本身都不具备适...  相似文献   
3.
据国外媒体报道,想象一下在遥远的系外行星上度假是怎样一番体验.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动力实验室推出的这一系列海报中,就有一张题目是“感受HD40307g星球的重力”.对于热爱日出日落景观的朋友,开普勒-16b行星将是不错的选择,在那里你不再会“形单影只”. 被昵称为“塔图因”的开普勒-16b是一颗环绕联星的太阳系外行星,因为在《星球大战四部曲:曙光乍现》中,卢克天行者所居住的虚拟行星塔图因以两个太阳同时落下的场景而闻名.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作笔,以质朴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厚爱。元稹的悼亡诗,用大量的关于黑夜与梦境的描写,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怀念天地。诗人惯用对比手法,以今昔之反差来强调往日之欢、今日之悲。由于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死亡的深刻感受,诗人在诗中反复地吟咏死亡———这个人生的永恒主题,从而使全诗笼罩着一种深深的死亡意识,呈现出一种万事皆空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5.
6.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一种花卉,为历代人们所喜爱。在唐来时期,更成为一种共同的民族审美风尚。诗人为此也写下了数量众多的牡丹诗。这些诗或直接咏叹牡丹的形貌之美,或借花抒怀,托物寓意。借咏牡丹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反映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一种极富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四首》是近代军旅诗的代表作,其诗批评了当时诗坛的靡靡之风,赞扬了陆游诗中描述从军之乐的豪情壮乐,同时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但终不沉默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他的词沉郁、以抒发情志为主,取代了传统的诗的功能,而他的诗则学理学诗,平易、以吟咏性理为务。这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关乎词体的成熟、时代的风气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经常跋山涉水、遍访旅游胜地的朋友,稍不留神就会崴了脚、脱了臼,甚至伤筋动骨,所以本文要介绍一下在野外遇到上述情况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骨折的通用急救惯例 所谓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骨组织本身的病变,而使骨头折断、变成碎块或发生裂纹的现象。骨折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共分为  相似文献   
10.
曹阳 《科学之友》2007,(9A):20-20
在1966年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神奇旅行》中,几名美国医生为了拯救一名俄罗斯科学家,被缩小成了几百万分之一,乘坐微型潜水艇进入科学家体内进行血管手术。没想到40年后的今天,以色列科学家竟真的发明出了一种可以在血管中穿行的微型“潜水艇”机器,它可以被注射进病人血管中,并在血管内穿行,为病人提供先锋性的医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