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1.
萧兰 《广东科技》2001,(11):49-51
高科技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吗?答案恐怕是否定。 人类的认知总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一维走向多维。当科技带动人类走向文明,哲学家们一阵欢呼,以为找到了人类可以依赖的“根本”(科学技术),于是以科学思想横扫中世纪蒙昧时代,启蒙主义、理性主义的时代到来。但是,当原子弹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炸响,哲学家们痛苦地发现世界并不是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原来科技也会给人类带来毁灭、带来悲哀,于是整个世界陷入一股“后现代”的恐慌中。 所以,当“高科技”在人类上空阳光普照时,我们需要的是“反弹琵琶”,冷静、冷静、再冷静——  相似文献   
2.
据新浪网的调查显示,有43.5%的网民坦言有过网恋的经历。如果网上调查的结果可信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在我国曾有450-500万网民在网上寻觅过自己的虚拟爱情。然而,网恋真的都是鲜花和欢笑吗?  相似文献   
3.
吕承杰 《科技信息》2010,(23):I0306-I0306
初中毕业生入职业学校护士生高网恋和早恋问题产生原因:1)所处的年龄阶;2)枯燥的理论学习,单调的学习方式3)所学专业对于自己的影响;4)班级同学间的相互影响;5)获取信息的通道狭窄;6)90后学生自身的特点;7)交际圈,社会阅历不足;8)主流媒体中含有的成人内容促使学生早熟;9)单亲家庭与缺少父母关心;10)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恋增加了人们择偶的范围 ,也加快了恋爱的速度 ,更催生了无数现代时尚的荡气回肠婉约缠绵的恋歌。不过 ,面对网恋 ,称道者和不屑者皆有之。颂扬者例举许多网恋成功的例子 ,盛赞这是信息时代的婚恋潮流 ,是科技改变人们生活和造福于人们的最具体的表现 ,尤其是那种灰姑娘一夜成为王后的引人羡慕不已的跨国婚恋。反对者则认为这样的婚姻太虚拟 ,往往是一出闹剧和悲剧 ,甚至成为骗钱骗色和乱伦的极好机会。比如女儿与父亲在网上谈情 ,耄耋老翁与豆蔻少女说爱。网络一见钟情的特点谈恋爱首先得凭感觉 ,如果感觉不好 ,自然对对方不会有什么好感…  相似文献   
5.
陈春  薛迎迎 《科技信息》2012,(23):263+307-263,307
本文主要根据一个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普及,实现了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高速化。同时,也引发了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特点。经初步的探讨和思考,本文论述了网络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四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学角度思考大学校园里流行的网恋现象,笔者认为高校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以学生为本位,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对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效果,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校园环境,才能引导好大学生正确对待网恋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学角度思考大学校园里流行的网恋现象,笔者认为高校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以学生为本位,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对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效果,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校园环境,才能引导好大学生正确对待网恋现象。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910万,已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去年下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增长了1330万。截至去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083万台,CN(中国域名)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17.9万个,网站数量达37.1万个,国际出口特宽总量为9380M;与2001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6.1%、41%、34.1%和23.5%。目前美国的网民数量为1.7亿,日本为5 400万。  相似文献   
10.
对网恋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恋原是高科技条件下的恋爱游戏 ,一方面因为其虚拟而难免虚假、盲目与情感伤害 ;另一方面 ,又因其具有精神性、自由性、隐蔽性、超俗性等优点 ,网恋成为爱情的精神基础。冷却后的网恋将成为恋爱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