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307年,王弥反晋起义失败后,决心依附匈奴汉国。他和刘渊“深有分契”,尽量利用汉国的名义,其势力逐渐达到“东王青州”的程度。他成为匈奴汉国地方武装势力后,始终以半独立的状态存在。将以王弥为例,寻找汉国地方武装势力的生存过程,并分析其地方统治模式是一件颇为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空间不仅是物质固有的存在形式,它更是人类生存得以展开的场所.技术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一方面不断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汇聚世界、压缩空间距离.当今人类的生存空间贯彻着技术理性和统治,空间原本的生活意义和人文价值在消逝.只有打破科学实证观和技术理性的绝对统治,世界空间才会获得全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桑弘羊为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理财家。他既有精深的财政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主持中央财政期间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财政改革,制定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财政措施,这些措施成效显著,起到了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技术统治论主张科技专家对社会进行全盘的统治或管理。在早期 ,它是西方现代性精神理念与激进知识分子的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对社会现实进行激进批判的社会乌托邦。随着现代性危机 ,现代技术统治论强调国家的非政治化 ,对现存的社会体制、社会目标不加批判地认同。技术统治论演变成了维护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清末的宪政是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效仿西方而进行的政治改良运动,是基于内忧外患等恶劣形势所引发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拉开了中国宪政运动的序幕,但其理念在中国的产生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西方宪政理念的发展与传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构成了清末宪政理念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的三位一体的结合、封建统治者各种政治手段的采用等,形成了统治阶级对社会秩序进行有效调节,缓解社会矛盾和强化封建统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南溪 《世界博览》2010,(12):74-75
殖民 19世纪的英国,在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与法国争夺殖民霸权的数次战争中获胜、工业革命兴起的情况下,为自己的殖民势力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宝杰 《科技信息》2009,(27):I0241-I0241
《水浒传》既不是农民起义的赞歌,也不是描写英雄豪杰,更不是渲染杀人放火,讴歌土匪强盗。文中大量描写烧、杀、抢、掠现象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也是为了探索”梁山式”的改造道路。中学生应运用自己掌握的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正确认识文中烧、杀、抢、掠现象,全面认识《水浒传》的性质:这是一部反映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正派力量利用贫苦农民为生力军来反抗贪官污吏暴政统治的长篇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自古而今,常常会有一些女性为了追求爱情而勇敢地冲击男权社会.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便成为女性追求——男权统治对抗的传统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中积淀成一种集体无意识.蘩漪形象就是这种原型的又一次外化,但同时又有其时代的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马步芳家族雄踞青海长达四十年之久,在近代西北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青海地区面积广阔,其中草原占据大头。马步芳家族靠军事镇压、政治上笼络上层贵族、派员管理逐步实现了对草原地区的有效统治。以此维持着一个几乎半独立的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