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永胜 《世界知识》2011,(10):67-67
近来中东发生的一系列动乱和危机,已构成国际政治的重大事变,极大改变了中东地缘政治版图。对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局,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主要根源在于发生动荡的国家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长期积累起来,抗议民众对统治者失去信心之后,提出了改变现状的政治要求。结论令人信服,但深入分析不难看出,仅仅把动荡根源归结为上述因素,还是显得过于简单和直  相似文献   
2.
土尔扈特举族西迁后,在伏尔加河畔平静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但这种平静还是很快被打破了。其实当土尔扈特人迁入伏尔加河畔不久,沙俄统治的势力范围就已经延伸到了那里。因而从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的极数,是个位数中最高的数,又称天数。于是,九成了神圣之数。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多与九有关。帝王和帝位被称为九五之尊,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殿宇楼阁及所有建筑的尺度数字基本上以九为计,  相似文献   
4.
在辽阔的的的喀喀湖中央,秘鲁的偏远岛屿塔基尔之上,数百民众沉默地站在广场中,听当地罗马天主教神父领诵祈祷词。岛上居民部分是500多年前被派驻至此的印加殖民者的后裔,他们保留了古老的生活方式;织色彩艳丽的布匹,说传统的印加语,用延续了数个世纪的耕作方法照料田地。他们每逢节庆的日子都聚在广场上,在木笛和鼓的伴奏下跳舞。  相似文献   
5.
杂剧在有元一代获得蓬勃发展,迅即进入峰巅状态。但是随着杂剧中心的南移,杂剧也由兴盛走向了衰落,在同南戏的竞争中,终于为南戏所压倒,元代杂剧的兴盛繁荣是由于元代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特殊爱好,也有赖于元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繁荣,还有赖于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及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而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科举制度较长时间的废止使很多文人走向勾栏瓦肆也对元杂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元杂剧在后期逐步趋向衰落是因为元蒙统治者在政权得到巩固之后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民族矛盾的相对缓和及科举制度的恢复又使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了幻想而致力科举进身,加上杂剧中心的南移失去赖以生长的土壤,同时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有限体制及一个角色主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说白的表演模式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戏剧矛盾的展开,最终就被不限折数、角色都能唱的南戏取代了其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54-65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相似文献   
7.
李曼 《世界博览》2013,(24):70-75
暴富的维查耶那加尔人开始打造奢华城市,统治者一掷千金地修建恢宏华美的宫殿、寺庙、剧院、市场,蓄水池,使亨比成为中世纪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8.
有论者认为,孟子仁政思想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一切为人民而政治,统治者的利益从属于人民利益之下,是君服侍民.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孟子提倡实行仁政,其目的就是为了君王能够保有自己的国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提出要让民有基本生存的条件,能够活下去,首先要让民有足够的土地可以耕作.其仁政措施主要体现在征税政策上;但他明确表示,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统治者的根本利益要得到保证.孟子认为,亲亲是比仁民更高层次的关系和原则.当两者冲突时,仁民让位于亲亲.从深入的分析可以看出,孟子所反对的诸侯间为争夺土地而进行的战争,与他所倡导的仁政并不一定是对立和矛盾的,其目的都是维护统治者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1,(22):70-71
日本称发现忽必烈舰队沉船 据日本媒体近日报道,一个由日本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称,在长崎县附近的海床下发现了相对较为完整的一艘船只的残骸,此船据说是中国13世纪的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入侵日本失败的舰队中的一艘。  相似文献   
10.
《尚书》中揭示的“殷鉴”观念为咏史怀古的文学提供了生成的文化土壤,封建统治者施于民众言说权利方面的苛政则是咏史怀古的文学生成的现实依据,而陵谷迁变之初的言语禁忌更是直接催生了遗民们那以咏史怀古的方式来抒怀的文学表达策略。在异族治下的宋遗民词人,承袭并发展了前人咏史怀古的文学表达方式,常常以陈述历史的方式来隐喻现实,借咏歌前人的方式来表述自我,且他们的这种言说方式带有明显的“遗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