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代芳教授,李培坤教授的《唐人绝句艺术谈》(以下简称“本书”),我读后诚有如著名的文学史家程千帆先生在给吴教授信中所称赞的“殊有意味,读之患易尽也”。盖书当书意读易尽”,北宋诗人陈师道这一名句恰道着了人们读这本蕴含丰富的书时自然产生的那种兴会络绎,快意累累之感,而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2.
概念整合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其相关理论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它不仅可以用来解释隐喻、语篇、词汇等的构成机制,而且也为理解古典诗歌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运用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中三种不同的心理空间映射类型,对数篇唐诗绝句进行分析,将其情感构建的认知机制动态地展现出来,说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古典诗歌的解读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3.
为弘扬祖国古诗词国粹,大庆文学学会古诗词创评社应运诞生;弘扬国粹,古诗词创评社同仁致力研究,笔耕辛劳。短短两年多点时间,就出版五、六百首之多的古体诗词选集——《碧绿湖诗抄》,为祖国诞辰50周年献上了心底的歌;弘扬国粹,古诗词创评社同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文人之间的门墙,每当新作问世,大家相互传阅,相互点评,以求共同迅速提高。这里选刊一组新作点评,以餮热心弘扬祖国古诗词国粹的同仁。  相似文献   
4.
杜甫在其绝句创作中有意识地力求表现出另一种风格。正如清代诗论家李重华所指出的那样:"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而别开异径"。这"别开异径"反映出诗人创新求变的审美追求。这种追求在杜甫绝句的句式选择与运用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结合王安石晚年的绝句,管窥王安石晚年对不幸凄苦挣扎和调和的心路历程,从而明晰封建文人人格分裂的惨烈,这对于封建文人尤其是北宋熙宁以来文人的心路历程的认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论诗绝句是中国古代文论诗歌或阐述文艺理论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论诗绝句创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本文对之逐一进行了阐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绝句为汉语诗体中最短的形式,但却形短意长;认为绝句乃截半首律诗而成的“截句说”仅着眼于格律形式,从所包孕的内涵来说,绝句的言短意长不能靠截取获得;绝句继承楚赋以赋法寓讽谕;绝句通过暗示以少胜多;绝句通过主观视角寓言外之意;绝句通过表层叙事表达深微的哲理。  相似文献   
8.
杜甫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传诵千古的诗篇。历来有不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这首诗给予多种多样的鉴赏和感受。笔者从诗歌描写的4幅画图中看出了这首诗的4句话实际是写了一年四季的蜀地风景,从而表达了作者杜甫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由衷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9.
学完了杜甫的《绝句》后,我便准备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同学们,这首诗你们学得都很好,今天的作业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逐一分析了前人对杜牧《江南春绝句》的种种注解考释资料,提出不同于前人的意见,根据《资治通鉴》引述的“会昌之政”史实,以及杜牧《杭州南亭记》、《上吏部高尚书》中所述情景,得出结论:该绝句最后两句是反问句式,其实质内涵是:“南朝辉煌的寺院,如今还有几座飘零在蒙蒙烟雨之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