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Epsilon toxin ,ETX)由B、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并分泌至宿主动物体内,在临床上主要症状为肠毒血症.ETX属于以七聚体形式存在的β‐样成孔毒素,它能够形成由14个β折叠片组成的“β‐桶状”结构,这个“β‐桶状”结构可以插入真核细胞的质膜形成穿孔.在细胞水平,ETX能够迅速使细胞膜肿胀、多种细胞器破坏,最终导致靶细胞的坏死.在哺乳动物体内,ETX能够使哺乳动物血管产生水肿,从而穿透血脑屏障而聚积在动物肾和脑中,导致机体随着谷氨酸盐的释放而产生过度兴奋,这一系列反应的发生可以引起机体出现脑水肿和肾衰竭,最终导致动物的死亡.目前, ETX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β‐样成孔毒素,而是可以作为潜在的一种工具类药物,经改造后可以携带治疗药物在短时间内靶向性地到达哺乳动物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继而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ETX细胞毒机制及致病机理进行了综和评述.  相似文献   
2.
《天津科技》2005,32(1):64-64
1壳聚糖/明胶网络支架材料 本发明采用相分离法制备的壳聚糖/明胶多孔支架材料,材料价格低廉,生物相容性好,亲/疏水平衡性可调,适用于软骨组织细胞附着生长和不同类型细胞的需要,可避免交联剂产生的细胞毒副作用,同时保证了多孔材料的力学强度和生物(细胞)亲和性。  相似文献   
3.
大花旋覆花中的新倍半萜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花旋覆花(InulabritannicaL.var.chinensis)中分离得到了3个新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应用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确定了其结构。其中二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1,6—O,O—diacetylbritannilactone)显示有细胞毒活性。同时,从该植物中还得到了蒲公英醇、蒲公英醇乙酸酯、胡萝卜甙、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4.
一株具抗肿瘤活性的北极细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从北极海域采集了水体,沉积物等样品,从中分离得到一批嗜冷细菌,采用MTT法对这些北极海洋细菌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物质的筛选,得到一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菌株。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该株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特异性引物,使用PE公司生产的9600型PCR仪分别扩增了临床分离的66株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的cagA的298bp片段、cag致病岛的cag I中的170 bp和cag Ⅱ中的597bp片段,对H.pylori中cag致病岛各片段的存在状况与胃部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agA,cag I,cagⅡ在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三组疾病间的检出差异无显著性(P>0.05).cag致病岛的完整状态在上述疾病中差异显著(P<0.05).说明cagA,cagI,cagⅡ的存在或缺失与疾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cag致病岛的完整状态与疾病的类型相关,且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大其完整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蕲蛇组织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产于江西、广东、广西等地.蕲蛇含有溶血蛋白、胆甾醇、氨基酸等有效成分.本研究通过对蕲蛇组织的提取,采用电泳分析方法将提取物进行组织成分分析,应用MTT法(细胞毒实验法)对提取物进行(胃癌—823)细胞毒实验.  相似文献   
7.
从药用植物宜昌蛇菰(Balanophora henryi Hesml.)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SHG-7,通过固体发酵,乙酸乙酯萃取得浸膏,其浸膏经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灰黄霉素(1),麦角甾醇(2),麦角甾-7, 22-二烯-3, 6-二酮(3),麦角甾-7, 22-二烯-3, 5, 6-三醇(4),软脂酸-1-甘油酯(5),肉豆蔻酸(6).化合物1对MCF-7、A549及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18.36 ± 2.32 μM、26.58 ± 1.62 μM 和74.29 ± 1.34 μM,化合物2~化合物6对以上肿瘤细胞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8.
从矮坨坨根部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经形态与分子生物学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运用中压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1HNMR、13CNMR以及LC-MS从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4-氨基-2-羟基嘧啶(1),4,5-二氢-3H-吡唑-3-羧酸甲酯(2),4-羟基-7-(2-羟基-丁基)-3-甲基-氧杂环庚烷-2-酮(3),2-氨基-3-甲基戊酸(4),2,5-二氨基戊酸(5),2-氨基-3-甲基丁酸(6)4-羟基苯甲酸(7),脱氢镰刀菌酸(8),镰刀菌酸(9),其中化合物8对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3.9和29.1 μg/mL,而对正常肝细胞L-02未显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
Sojucktang (SJT) has long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diseases in Korea. However,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SJT-induced apoptosis in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 remain unclear. In the present study, SJT was demonstrated to show cytotoxic effect and induce apoptotic cell death via mitochondrial regulation in KLE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 Linderae Radix, Glycyrrhizae Radix, Zedoariae Rhizoma, Trogopterorum Faeces and Agelicae Gigantis Radix were found to be the potent constituent herbs of SJT to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viability of KLE cells by a tetra zolium salt (XTT) assay. Apoptotic bodies were observed in SJT-treated KLE cells by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 and TdT-mediated-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 assay. SJT also increased sub-G1 DNA contents of the cell cycle undergoing apoptosi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Furthermore, it was observed that SJT activated caspase-3 and cleaved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and decrease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aken together, this study shows that SJT exerts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KLE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 via mitochondrial dependent apoptosis induction.  相似文献   
10.
从南中国海采集的小棒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microclavata Tix-Dur中首次分离得2个氧化甾醇. 通过各种近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出它们分别为孕甾-5-烯-3-醇-20-酮(pregnenolone)(1)和9,11-开环-24-亚甲基-5α-胆甾-7-烯-3β,6α,11-三羟基-9酮(2).1和2均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