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综合类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ASR蛋白富含组氨酸结构域在结合金属离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亲和层析实验结果表明,GmASR蛋白及其含组氨酸结构域A1~A5短肽可与金属离子Cu2+和Cd2+结合;采用Cu-抗坏血酸体系检测了GmASR蛋白及A1~A5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证明GmASR蛋白及A1~A5短肽中组氨酸数目与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呈正相关;GmASR蛋白及A1~A5可保护DNA分子免受Cu2+造成的氧化损伤.CD实验和SDS-PAGE实验结果发现,GmASR蛋白及A1~A5短肽与Cu2+结合后将引起可逆性聚集及沉淀.可见GmASR蛋白通过组氨酸结合过多的金属离子,维持细胞内离子平衡,是保护植物免受重金属毒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L-组氨酸的消旋研究及不对称转化法合成D-组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组氨酸在醛的催化下,可在羧酸溶剂中发生消旋.L-组氨酸在乙酸溶剂中消旋最快,其合适的催化剂应是水杨醛;L-组氨酸以(R)-酒石酸为拆分试剂,在乙酸溶剂中,在水杨醛存在时进行不对称转换,合成了D-组氨酸的酒石酸盐,经处理得到D-组氨酸.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总收率达94.85%,光学纯度>99.5%.  相似文献   
3.
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调控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序列同源性比较及功能域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 从表皮葡萄球菌全基因组序列中发现16对双组分调控系统以及2个相对保守的功能域(HATPase_c和REC). 通过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中的双组分调控系统基因比较, 预测表皮葡萄球菌中同源双组分调控系统基因可能具有参与调控细菌生长、生物膜形成、毒力因子表达等重要生物学功能. 对16对双组分调控系统基因的2个保守性功能域进行空间结构模建, 获得4个相似的组氨酸蛋白激酶HATPase_c功能域模拟结构以及13个相似的反应调节蛋白REC功能域模拟结构, 其中HATPase_c结构在AMP-PNP的结合部位形成袋状结构, 而REC结构中均包含3个天冬氨酸活性位点. 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调控系统保守性功能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为进一步开发相关治疗药物提供潜在的靶标.  相似文献   
4.
5.
〖JP2〗以组氨酸和芘甲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荧光化合物芘甲酰组氨酸甲酯,通过核磁、质谱表征其结构. 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该化合物能够对Hg2+表现出荧光猝灭响应,而相同条件下其他金属离子对该化合物几乎没有类似的荧光识别现象,因此该荧光化合物对Hg2+具有专一荧光识别作用,是一种有效的Hg2+荧光探针.〖JP〗  相似文献   
6.
以质粒pTZ22为载体,用HindШ限制酶切割谷氨酸棒状杆菌染色体DNA进行克隆。分离到带有亮氨酸操纵子的4.5kb片段。用Southern切口移位分子杂交检测,证明在4.5kb的片段中既包含有leuB基因,而且对leuA基因也表现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张会图  Meng  Kun  Wang  Yaru  Luo  Huiying  Yuan  Tiezheng  Yang  Peilong  Bai  Yingguo  Yao  Bin  Fan  Yunliu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7,13(1):85-90
A riboflavin operon (rib operon) derived from Bacillus subtilis 368 was modified on structure and the resulting operons were expressed in various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rib operon and the host strain used for expression are two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iboflavin production. Replacing the promoterl and rfn box of the rib operon with a strong constructive promoter spol drastical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rib genes. When E. coli JM109 was used as the host strain, the highest riboflavin production reached 95.3μg/mL (about eight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modified r/b operon). In addition, when tetracycline (20 μg/mL) was used as the selective pressure, compared with the ampicillin resistant transformants, a higher riboflavin yield was obtained in tetracycline resistant host strain.  相似文献   
8.
9.
改造大肠杆菌L–组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以提高L–组氨酸的产量.用NTG诱变大肠杆菌M-17(SGr),依次赋予其2–噻唑丙氨酸(2-TA)和组氨酸氧肟酸盐(HisHx)遗传标记,再以突变株M-18(SGr+2-TAr+HisHxr)基因组为模板,扩增组氨酸操纵子基因,构建出重组质粒pUC118-his-operon,将重组质粒导入突变株M-18(SGr+2-TAr+HisHxr)得到工程菌E.coli M-19(SGr+2-TAr+HisHxr/pUC118-his-operon).根据zwf和prs基因序列分别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与载体pSTV28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STV28-zwf、pSTV28-prs和pSTV28-zwf-prs,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工程菌E.coli M-19,摇瓶发酵测定重组工程菌L–组氨酸的产量.摇瓶发酵结果显示,L–组氨酸产量与对照株相比,工程菌E.coli M-19提高了4.5倍,双质粒系统重组工程菌E.coli MZH-19、E.coli MPH-19和E.coli MZPH-19分别提高了5.14、5.78、8.43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λ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入手,介绍了λ噬菌体的基因组结构及基因的表达过程和方式,展示了λ基因组表达的时间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