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印章的篆刻过程中,篆与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分离的,直到叶蜡石印章出现后,篆、刻合一,印学也因此而成熟起来。元人王冕首次将叶蜡石引入印章篆刻,经由明代文彭、何震等人的大力推广,叶蜡石印章达到成熟阶段,并在明清与近代形成了多个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2.
王易是傅抱石的国文老师,也是他的篆刻老师。在王易的引导和帮助下,傅抱石篆刻由师法赵之谦转向主攻黄牧甫,并在黄牧甫印风中寻觅到了自己篆刻发展的方向。王易渊博的国学知识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对傅抱石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为傅抱石从事印学研究打下了良好根基。他多次为傅抱石著作撰序跋、订润值,奖掖提携。  相似文献   
3.
齐白石在九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对书法的研习和追求丝毫没有放松,且学术脉络清晰,师承有序。他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他的篆书在近现代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齐白石篆书风格的形成和他的绘画、篆刻密不可分。他书法线条的古拙苍劲,在绘画中应用得得心应手;他的书印相生,侧锋与冲刀的表现浑然一体,和他真率自然的线条极为统一。  相似文献   
4.
5.
浅谈治印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古老艺术。从殷商至元明清,从实用走向艺术,从少数人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到广大人民喜爱的活动,篆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如何治印,本文将从印材、刀法等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20,(3):27-29
王石经是清末民初潍坊地区的著名篆刻家,其以武生入泮,精研金石。受陈介祺金石学的影响,王石经嗜古学古,终生不倦,将陈氏的金石理论和个人的印学学识充分的表现在了篆刻艺术创作当中,所著的《甄古斋印谱》《西泉印存》深受时人推崇。在晚清印坛,王石经的篆刻艺术风格古朴丰茂、字法严谨,有别于当时流行的皖浙两派,基本引领了齐鲁之地的印学风尚。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罗振玉的生平及学术成就,结合罗振玉的印作,从清代学术与艺术发展的视角对罗振玉的篆刻艺术风格以及书法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罗振玉将印章研究与学术研究熔为一体,印章风格与书法风格一致,从而启示当代的篆刻、书法学习者重新审视书印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对当今学习篆刻者极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易的印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篆刻创作和印学研究两个方面。其篆刻幼承家学,私淑黄牧甫,篆法运用自如,刀法冲切皆擅,章法丰富多变。在印学研究方面他独辟蹊径,从篆书和金石学的盛衰考察篆刻发展史,积极倡导"印外求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0多年前的封泥进行分析研究,对清朝以来诸多印家创作封泥印的作品进行剖析,在全面了解封泥印的基础上,总结出封泥的特点及一般规律,理性地吸收借鉴封泥的相关元素,来指导篆刻创作。  相似文献   
10.
篆刻艺术内涵丰厚,具有独特的形式美、艺术美和内涵美,研究和加强篆刻教学,将篆刻教学作为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可以激发大学生对古老文化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与艺术修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