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是记载在《吕氏春秋·审应览·重言》中的一个2600年前的关于潜伏的故事。有一次,齐国国王齐桓公跟宰相管仲密谋发兵讨伐莒国。可是不等付诸行动,他们要讨伐莒国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国。自然,莒国方面也有时间做迎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莫休 《科学大观园》2012,(13):72-73
富民思想,强国理论称霸,是每个人心中暗涌的梦想,更是那些当朝政客的至爱。当齐桓公说"想要称霸诸侯"时,鲍叔牙(?~前644年。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告诉他:要想治理好齐国,有他就可以了,但是,若想乱世称霸,则"非管夷吾不可"。意思是说,管夷吾是一个不一般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管仲的理财思想对于中国今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管仲的财政思想的内容,进一步论述了管仲财政思想在古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论语》的部分章节里,孔子里中的管仲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主体,在极其推崇并泰行周礼的孔那里,管仲也成了其量定生命哲学的对象,一方面,孔子斥其僭礼;一方面,孔子又大许其仁。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蜀志褚葛亮传载:「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早孤,从父玄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曾汉创更选木皓,代玄,立案与荆州刘表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日比管仲乐毅…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依此段记载  相似文献   
6.
《少儿科技》2014,(4):46-46
正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援引文献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史记·齐太公世家》解析经典齐国与鲁国打仗,鲁庄公求和。盟会时,鲁国一位将领劫持齐桓公,要求归还鲁国被占土地。齐桓公答应了,被释放后又后悔了,后来在管仲的劝说下把那位将领三次战败所丢的领土全部归还鲁国。诸侯闻之,都认为齐国守信而愿意归附。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报刊上关于“以人为本”的由来说法甚多。这里稍作考辨。1.中国的“以人为本”。不少人认为,“以人为本”提法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其实,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见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版本《管子》,1936年版,第2册第8页)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  相似文献   
8.
何如璋是晚清时期管仲和《管子》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高度评价《管子》的价值以及管仲的伟大功绩,对《管子》进行了校勘,同时认为"博采众长""善于变通""因势利导"是管仲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相比于晚清其他研究者,何如璋的管仲和《管子》研究在研究路径上并无太多的新意,但研究动机都是惊人的一致,均具有鲜明的政治意图,那就是寻求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途径,由此代表了晚清时期志士仁人研究管仲和《管子》的学术取向,反映了他们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恣意的代价     
历代权势阶层要形成自己的统治集团,都要与这个时期的某种社会力量加以结合。在齐桓公时期,是世袭贵族与管仲为代表的工商势力的联合。这种联合由于集中了传统政治权威和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所以当时在齐国是一种最强势  相似文献   
10.
管仲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他的政治思想是以人本思想为基础的 ,综合伦理和教育思想 ,他所提出的礼法统一 ,逐渐成为后世封建社会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