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对师德建设更多地从社会趋向角度去谈论,过多依靠制度、量化考评等外在的约束性去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更多地从帮助教师发展、支持教师自主成长角度出发,追求对人本身的关照、关怀,追求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关爱,满足人的理性及情感需求,以此开发教师的心智,提升职业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由于我国与绝大部分英语国家相隔万里,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等千差万别,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这样,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之间自然又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本文拟就中西文化中词语的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做一些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199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出:“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4.
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问题上,存在着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由”神”或”上帝”创造和安排的,是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必然的、完全合理的、永恒的;另一派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人类经济社会自然演化的结果,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也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它既具有极大的合理性,也充满了不合理性,而且迟早要被历史所淘汰。前一派观点属于宗教唯心主义,在那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论字数多寡,过简,过烦,用晦等方面入手,对刘知几《史通》的叙事尚简论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从史学传统及文史相别的角度出发,针对后人的批评阐述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首先揭示素质教育的内涵,点明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次,简论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对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动力作用、保证作用。第三,高中政治课教学要切实有效地渗透和体现德育,做到常育人、巧育人、育好人,就应该:1.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政治课教育的主题。2.坚持把形势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3.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的教育因素为政治课的教学育人服务。4.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使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六年八月至次年二月,范长江赴西蒙,西安、延安等地考察采访,写了一系列旅行通讯,后集为《塞上行》一书出版。这是继《中国的西北角》之后的又一力作,它对当时时代的风云际会作了深刻的观照和真实的记录,表现出了作者敏锐而开阔的战略洞察和政治眼光;文章于平易亲切、媚娓而谈中显出纵横牌阖、雄浑阔大的非凡气象。今天,重温这部集中体现范长江通讯特色的作品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于深远的历史意义之外,更不乏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高中英语的课程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测验方法已经无法完成对新课程评价的任务。(新课程要求高中英语课程评价在理念上、方法上和体系上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高中英语学习评价的内容应当从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评价转向对学生听、说、读、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青年是新中国的“第四代”由于青年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所感受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因而各个时代的青年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会学的代际关系理论确认,根据时代背景的不同而把青年区分开来加以研究是科学的。所以,近十年来,我国青年理论界提出了许多有关青年代际的划分观点,其中最流的一种观点是从“五四”运动开始对我国青年进行代际划分.即把建国前30年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称为“第一代人”,把“建国”中的青年称为“第二代人”.把“文革”中的青年称为“第三代人”,而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人称为“第四代人”。这是从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10.
纵观人类教育史,东西方文化教育的交流与互融源远流长。历史走到今天,东西方教育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扩大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已不可避免的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服务的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