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第谷月亮理论是第谷最重要的天文学贡献之一,通过《崇祯历书》最早传入中国.不过,《崇祯历书》对该理论的介绍存在混乱与矛盾:所用的月亮表以及计算月亮位置的方法是以第谷月亮理论的完整版本为基础的;然而,关于第谷月亮理论的文字描述不仅全然略去了对第谷发现的二均差的明确描述,而且竟然错误地以哥白尼月亮模型来解释该差数表的计算方法.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历象考成》提出了一个与第谷月亮模型不同、但却完全等效的月亮模型,且该模型与《崇祯历书》及《历象考成》的月亮表可以吻合.有迹象表明,这一模型极有可能是中国天文学家通过研读《崇祯历书》而自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2,(6):4-13
太阳系最大火山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的直径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相仿,长久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但地质学家最近推测,奥林匹斯山以及和它相邻的阿尔西亚山(下图)等可能都只是巨型火山——"萨希斯高地"的组成部分而已。萨希斯高地在火星表面绵延长达7000千米,它可能才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而奥林匹斯山只不过是它的一个寄生锥而已。计算机对比发现,萨希斯高地与意大利西西里的埃特纳火山月球上的第谷环形山  相似文献   
3.
1 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是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Tycho Brahe)的学生和继承人,他根据第谷毕生观测留下的宝贵资料,孜孜不倦地对行星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相似文献   
4.
5.
苏宏新  马克平 《自然杂志》2010,32(5):272-280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是极其复杂的,为了更深入了解和认知,需要融合多学科技术、应用协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其中长期定位观测有助于认识有长时间滞后效应的生态过程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缓慢过程;全球变化实验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定量区分各环境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动态的影响;梯度研究可以完善不同时空尺度分析之间的耦合;过程研究则是对野外调查、长期观测或控制实验进行有益补充;这四种研究方法可以镶嵌使用,互补互惠,共同为模型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认知,并为模型运行提供参数估算和独立验证数据。模型一方面通过集成各种调查、观测、实验等信息,可以提供强大的模拟分析与预测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反馈信息来指导各种观测、实验和研究的设计与数据收集,是全球变化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集成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日躔历指》是明末清初关于西方太阳理论的译介.文章基于文献考据、比较论证和史料分析的方法,不仅详细探讨了《日躔历指》中的第谷太阳测算理论,而且缕析了其中引进第谷天文学的内容和意义.全面分析和论述了《日躔历指》的编撰特点,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明末清初西方天文学的传播和会通.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者轨道器”在绕月探测过程中把相机对准了日出时分的第谷环形山,从而捕捉到了这个陨击坑内部中央峰投下的长长阴影。第谷环形山是一个直径达82千米的撞击盆地,在地球上仅凭肉眼即可看见.是天文爱好者最喜爱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是开普勒的<新天文学>问世400周年.就是在这部书中,开普勒首次阐释了行星运动第一、第二定律,促成了天文学的大进步,也为科学发展的带头学科从天文学转变为力学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9.
《五纬历指》总论中的古图和新图分别代表了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和第谷提出的折中宇宙论,文章分析了书中关于这两大主要宇宙论的异同之处,从西方宇宙论传入中国的分期和相关文献入手,对于《五纬历指》引入第谷体系的合理性进行评述和论证,并和西方当时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第谷许多较前人先进的观测理论以及计算与实测相吻合的特征,符合中国改历的需要;由于传入的西方宇宙模型相关理论的缺失,《五纬历指》强调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描述,进而导致西方宇宙体系引入的混乱,对第谷体系的论证显现了耶稣会士对传入的西方宇宙论的态度及其论据的不足和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从天文常数、行星模型和宇宙体系三方面论证了王锡阐的历算工作与第谷及其门徒朗乔蒙塔努斯的天文学成就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分析了王锡阐修改第谷体系的原因,指出了虽然王锡阐从形式上接受了它,却从根本上拒绝了第谷体系中的日心成分和虚体轨道的概念,从而也就拒绝了16至17世纪西方天文学革命的两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