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文的称呼语,尤其是人称代词,学习者往往在惊叹其丰富多彩的同时,也为不易正确掌握而伤透脑筋。本文以日本电视连续剧《悠长假期》的台词为线索,对现代日语的第二人称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日语人称代词的词汇意义非常简单,就是指代人称,「ぁなた」是第二人称代词,指代谈话的对方.从语用功能来看,它可以附着一些特殊的感情色彩,既能表达尊敬、礼貌的情感,也能表达不满、责怪、生气、愤怒、讽刺挖苦等情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丰富的语用含意.  相似文献   
3.
邹秋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43-44,65
《论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比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次数少得多,这与第二人称代词在使用对象上要求甚严有关。本文试从使用对象、句法功能和称数等三个方面对《论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工智能时代“无人为智能机器的自主决策负责”的责任鸿沟问题,人们提出了“由人负责”“由机器负责”“由人机关系负责”三种解决路径。然而,这三种路径都面临着困境。原因在于:当前对责任的界定还模糊不清,尤其未对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责任进行区分。为了解决困境,需要对两种视角下的责任进行区分:第一人称责任与行动的动机相关,是自我规定的自律的责任;第二人称责任与行动的后果相关,是外在规定的他律的责任。在对两者区分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明确不同行动体的责任,从而填补责任鸿沟。  相似文献   
5.
正小主持人:老师,"你""我""他",他们都是谁呀?是也来参加听讲的同学吗?主讲老师:他们不是谁,是作文的三种人称,"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他"是第三人称。  相似文献   
6.
庄草 《漳州师院学报》2010,24(3):122-125,141
日语人称代词的词汇意义非常简单,就是指代人称,「あなた」是第二人称代词,指代谈话的对方。从语用功能来看,它可以附着一些特殊的感情色彩,既能表达尊敬、礼貌的情感,也能表达不满、责怪、生气、愤怒、讽刺挖苦等情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丰富的语用含意。  相似文献   
7.
指示是自然语言固有的、带有普遍性的语言现象,在本质上具有主观性。在自建医患会话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医患第二人称单数指示语进行对比实证研究,发现:医患交际中尽管医生享有更多的职业权威,但有时并不动用自己的权力,反而更加礼貌;而患者尽管势位较低,但大多数患者对医生称呼"你",在言语交际方面值得改进。  相似文献   
8.
管继梅 《科技信息》2010,(35):J0287-J0288
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中表示人称代词的对称词与汉语中的对称词(第二人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日语中表示人称代词的对称词远远多于汉语中的对称词,而把这些对称词译成汉语时却少不了"你"或"您"。  相似文献   
9.
张莹 《科技信息》2007,(31):136-137
众所周知,与汉语和英语相比,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比较低。日语中的每一个第二人称代词的词形都可以相应的体现它所代表的敬意程度。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的词形及敬意程度不断变化发展。所以,在使用上稍有不慎便会让人产生误解。日语学习者都很难把握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杨睿智 《科技信息》2009,(32):I0150-I0150,I0153
在日语的人称中,第二人称的使用尤其复杂。第二人称的使用直接体现了对谈话对方的敬意程度。日语第二人称的数量虽然较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远远低于汉语,使用受到限制。本文试从现代日语中第二人称的演变、实际运用及替换使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