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卞毓麟 《自然杂志》2005,27(1):46-48
一瓣荐心香 物候贯千载,禹迹穷八荒. 科坛标铁汉,学宇沐春光. 海纳百川大,壁立千仞刚. 浩茫极仰望,一瓣荐心香. 这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绶琯先生20年前写的一首五律,题为<缅怀竺老--竺可桢先生逝世十周年敬献>.其中"物候"句谓竺老研究物候学,考据远及古代文献,近至日常记录;"禹迹"句谓竺老主持综合考察,足迹遍及边远地区,故喻之以大禹治水行迹."科坛"两句谓竺老耿直刚正,但对学生后辈呵护备至."海纳百川"又应"学宇"句,"壁立千仞"则应"科坛"句.  相似文献   
2.
席文(Nathan Sivin,1931—)院士的《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一书,2011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是作者应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之邀,于2009年4月13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所做"竺可桢科学史讲席"系列演讲的中英文对照版。  相似文献   
3.
他出生于萍乡白竺一耕读之家,从小就喜欢地理和美术。 他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师从竺可桢、黄秉维、涂长望、叶良辅、任美锷、张其昀等著名地学家。 他28岁被切除右肾,曾四次逃过死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4.
王渝生 《科学世界》2010,(10):58-58
1964年,74岁的竺可桢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提出了改革栽培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十分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  相似文献   
5.
竺可桢教授是我国现代地理学奠基人.他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首先提出结合经济建设建立新地理学的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以大科学观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全国性现代地理考察活动,并运用现代思维方式研究地理科学,对地理学许多领域在当代的发展提出创造性见解一从而对我国现代地理学知识结构、科学研究活动及科学实践功能三方面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以此竺可桢成为我国现代地理学奠基人一  相似文献   
6.
竺可桢晚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积极倡导、组织和领导科学史研究事业.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均与其密切相关.1957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后,除对撰著《中国天文学史》给予指导外,竺可桢还主持编撰了《徐光启纪念论文集》,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人员撰写近代科学史文章、科学家传.“文革”中,其赋闲在家,仍关心该室命运,曾吁请恢复该室工作.竺可桢在新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开创和早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而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季羡林先生以98岁高龄辞世后,社会各界一片叹息,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感慨。其实,季羡林在他同代学人中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德行上都不是特别杰出的。而当他被称作"最后的大师"时,人们追思的已经不仅仅是这样一位智睿而温和的学者,而是一个正在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本文是席泽宗院士2008年10月24日在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的讲话,标题和注释为编者所加.席泽宗院士从<竺可桢日记>谈起,谈到竺可桢有感于上世纪初西方热烈争论中国二十八宿起源的问题而中国竟然没有学者参与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呼吁加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现在中心成立了,竺老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席先生重点强调了要加强研究资料的建设,举例提出目前可做的具体工作之一是将<竺可桢日记>中的天文学史内容摘录出来,单独出版.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1):85-85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开设的第三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已于2005年2月24日在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开课,本期课程名称是“科学革命:从哥白尼到牛顿(1450~1700)”。讲席教授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道本周教授(Professor Joseph Dauben)(图1)和科学史所孙小淳研究员。全部授课和讨论使用英语。课程安排详见附表。欢迎所外单位的研究生及有关人员参加,免学费,但需正式报名并保证出席,联系人张宏礼(电话64072055;电子信箱:zhanghl.ihns.ac.ca)。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为纪念竺可桢先生先后设立了竺可桢科学史讲席和竺可桢科学史奖,文章详细介绍了三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的举办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以及竺可桢科学史奖的奖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