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中华竹鼠对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随机设置112个20m×20m的样方,采用Vanderloeg和Scaiva选择指数对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中华竹鼠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竹鼠喜欢选择东南坡、中坡位、坡度适中(25-45°)、上层乔木郁闭度大于50%的常绿落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采食青川箭竹,对于基径较粗(大于10mm)、密度适中(20-40株/m2)、距水源较近且远离人为活动干扰的青川箭竹林更加青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华竹鼠与甘肃鼢鼠对食物选择的适应机制,对它们的咀嚼肌及相关的骨学特征作了比较解剖,并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下颌运动方式及食物加工过程的咀嚼效率。结果表明:中华竹鼠下颌咀嚼以上下和左右运动为主,这种运动方式与其下颌关节窝呈卵圆形、左右侧颊齿列非平行排列及臼齿加宽等适应性结构有关;甘肃鼢鼠下颌咀嚼以水平面的前后向运动为主,该运动方式与其下颌关节窝里沟槽状、左右侧颊齿列平行排列等适应性结构有关。中华竹鼠的门齿切割效率与臼齿咀嚼效率均大于甘肃鼢鼠,暗示着前者比后者对树木的根系有着更大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4.
2009年1~4月,在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对中华竹鼠洞穴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共测量了85个10m×10 m样方13个生态因子,其中利用样方54个,未利用样方31个.运用频次分析和Mann-WhimeyU检验表明:郁闭度、人为干扰距离、避风性、灌木密度、灌木距离、食物因子和海拔对中华竹鼠洞穴生境选择存在显著影响(P<...  相似文献   
5.
2006年,我国的特畜养殖品种梅花鹿、马鹿、小尾寒羊、肉狗、肉兔、小型猪、香猪、麝鼠、海狸鼠、果子狸、竹鼠、蛇、蛤蚧等养殖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6.
于 1995~ 1999年 ,进行了野生竹鼠的饲养 ,观察了竹鼠的生长与食物的种类、饲养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并作了详细记录。结果表明 ,野生竹鼠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远较在野生环境下竹鼠的生长情况好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中华竹鼠洞穴生境特征进行分析,野外共测量了54个10 m×10 m样方的13个生态因子,并运用频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华竹鼠春季洞穴生境特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洞穴生境的主要特征为郁闭度良好,避风性良好,坡度20°~40°的斜坡,坡向以东坡和南坡,坡位中坡位或上坡位,海拔大于1 800 m,乔木密度为小于30株/样方,乔木距离为2~5 m,灌木密度为1 000~5 000株/样方,灌木距离为小于0.1 m.水源距离大于500 m,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 000 m,食物因子良好;主成分分析结果指出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62.779%,影响春季洞穴生境特征的主要因子为隐蔽性因子,次要因子是人为干扰因子、地理性因子、水源因子和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