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芳芳 《科技信息》2010,(31):I0196-I0196,I0248
对于日语初学者,最枯燥的莫过于记背单词了。除了背诵教材中的单词还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丰富词汇,而初学者的阅读能力低下,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就成了关键。笔者认为日本童谣是适合初学者水平的最佳选择之一。童谣用词简单,语句简,通过学唱日本童谣,不仅可以熟悉日语假名,丰富日语词汇,熟悉基本的日语语法,而且还能了解一些日本文化和风土人情。本文通过例子对童谣在日语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灰色童谣”是小学生叛逆心理的典型表现.如何引导处在“逆反”时期的孩子,解开他们的心结,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呢?教师们首先要尊重孩子,博取他们的信任;其次要宽容孩子,赢得他们的友谊;最后更要感动孩子,打开他们的心扉,给孩子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用心理的健康教育领孩子“回家”.  相似文献   
3.
粤语童谣用粤语传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方言文学的特色.从语用角度出发,结合儿童读者在心理特点和审美意识方面的特殊性,分析粤语童谣在通俗性、趣味性、形象性、音乐性和动作性等方面的修辞语用特色.  相似文献   
4.
自实行新课改以来,本校着眼现状,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德育“品牌”之路。鉴于童谣易于上口好记忆,适合孩子们的特点,易于流传,孩子们愿说、乐说,我校编写了“学生常规教育童谣”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把童谣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的同时,也明确学校对他们一日言行的具体要求和规范,进而自觉地履行童谣中吟诵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6.
闽南语童谣是以口头传承的形式流传于闽南语方言区的一种民间歌谣,其内在蕴含的地方知识构成了闽南文化的重要内容。将闽南语童谣融入幼儿教育,是适应教育环境现代化开展闽南传统文化校园传承的创新实践。闽南语童谣源于闽南人的传统育儿实践,其题材与类型多种多样,具有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的文化特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将闽南语童谣融入幼儿认知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展开,同时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民间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地民众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抽象概念。文章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宁波童谣中蕴含的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式,指出概念隐喻有助于解读宁波童谣中的社会文化信息,对于建构和实现宁波童谣的语义连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倩 《当代地方科技》2011,(18):63-63,117
闽南童谣是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资源之一。它系历代闽南当地群众用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的闽南方言、当地谚语等,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结合语言的音调平仄及节奏而创作。本文将对其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正经历的形态特征及传播发展等一系列变化进行研究,以探析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保护及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政治童谣的本质,是以神秘技术与理性意识相结合,对未来政治结果进行预言。因人类的特殊解释心理习惯,故常有附会童谣发生,这使人们认为童谣绝大多数是附会所致。但此种现象的存在,并不否定童谣的正常预见判断性质。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为平台,对近十年来客家童谣的研究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客家童谣研究的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