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辛亥革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立宪派的思想同样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有新的发展和变化。辛亥革命之前,立宪派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政治信仰,从各个层次推动着社会立宪思潮的发展,立宪思想从缓和到激进的转变恰恰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期间,东三省的封建旧官僚要求"保皇独立",围绕这一问题立宪派、旧官僚、革命党人以及宗社党等各种政治力量展开了大角逐。其时,革命党人的北伐运动在东三省如火如荼地开展,立宪派内部开始产生分歧,英美等列强也不支持以赵尔巽为首的旧官僚"保皇独立"。基于内外两方面的压力,赵尔巽最终不得不放弃"保皇独立",承认共和。  相似文献   
3.
褚辅成是浙江辛亥革命的元勋之一。甲午战争之后,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褚辅成跨出国门,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由传统士绅转变成一位革命者。在浙江辛亥革命中,褚辅成积极谋划、参与组织和领导省城杭州以及嘉兴等地的光复活动。光复以后,他又为浙江省政治秩序的稳定、民主政治的推行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政治理论与经验的不成熟,褚辅成在革命活动中也存在严重不足:在光复之后浙江省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建设中,褚辅成等革命派排斥立宪派,不能与原立宪派人士真诚合作,致使民主政治建设事业遭受顿挫。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的过程中,沪军都督陈其美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学者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陈其美在取得沪军都督这个关键性职位以后,立即倡议组建临时中央政府,并大力推崇革命军统帅黄兴为临时政府大元帅,将组建中央政府的主导权从官僚、立宪派转移到了同盟会手中.随后,陈其美与黄兴、宋教仁等密商决定推举孙中山为临时政府大总统,在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无庸讳言,由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陈其美在这个过程中既立下了值得称道的历史功绩,也做了些亲痛仇快的事,给刚刚诞生的中华民国留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少立宪派变成了革命派,即使那些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者,对革命派的态度已开始发生变化,多了一些同情和包容。在国内外压力下,西太后被迫搞假立宪改革,然其大权在握,不能取信于立宪派。光绪帝死后,立宪派无君可忠了。宣统小皇帝继位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局面并未发生实质的改变.激起了立宪派的不满。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改变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放弃了一贯坚持的君主立宪的主张,加入了革命洪流,积极参与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社最初依靠革命的报刊网络来出版发行《科学》杂志,归国后则借助江浙地方实力派、立宪派的资助建立图书馆和生物研究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得益于与国民党的密切关系,它初步实现了发展中国科学的计划。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科学》杂志积极配合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开展宣传工作。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科学社还是最终宣告解散。通过对中国科学社发展历程的重新描述,本文试图阐明中国科学社在推动中国科学职业化和专门化的进程中,其发展历程与国内的政治变迁和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受到了国际因素,特别是来自英美两国的影响。另外,随着中国科学职业化的发展,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也被迫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