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4~6月在厦门市万石植物公园捕获的黄胸鼠体外采获大量地里纤恙螨,并从该螨分离出一株恙虫病立克次体,在光镜下立克次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为0.402~0.703×0.502~0.904(0.508×0.617)μm.在扫描电镜下其形态多为圆球状,细胞内立克次体有一层0.23μm厚的外膜,立克次体大小为0.218~0.760×0.395~1.09μm.  相似文献   
2.
康琳  孙磊  喻红  周伟国  赵寿元  李昌本 《科学通报》2002,47(12):916-921
Wolbachi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节肢动物体内经母系细胞质遗传的胞内共生菌。它能够改变宿主的生殖和发育行为,引起细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孤雌生殖、雌性化和雄性致死等现象,但是其间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迄今尚不清楚。采用RDA(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代表性差异分析)和LM-PCR(ligation-mediated PCR)等方法,通过研究Wolbachia不同品系基因组之间的差异,从来自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antonS的Wolbachia(wMelCS)中克隆到了噬菌体相关尾蛋白基因prtp(phage-related tail protein),同时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yw67c23中的Wolbachia(wMel)中克隆到了同源基因。通过研究prtp在不同Wolbachia品系间的表达,发现PrTP可能不直接参与CI过程。体外果蝇S2细胞的瞬时转染实验结果证明了prtp基因内双向核定位序列(bipartite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sequence,NLS)的功能,prtp基因的存在为噬菌体介导的基因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提供了直接证据,并提示其在Wolbachia的生殖特性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皱纹盘鲍肠上皮组织立克次体超微结构与细胞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镜技术对患病濒死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 Ino)进行病原体检测和病理观察,在肠上皮组织中发现大量立克次体,研究表明,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中的立克次体分为增殖器型立克次体和静止型立克次体2种类型,立克次体以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为感染的靶细胞,造成细胞微绒毛全部或部分破坏,细胞功能丧失,是造成养殖皱纹盘鲍病害发生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恙虫病1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本院近3 年来恙虫病并发肺炎15 例,确诊前均为误诊,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胸片等检查,阐明了误诊原因,采用以多西环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治愈率达100 % .  相似文献   
5.
进化分析表明,与线粒体亲缘关系最近的原核生物是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i).搜索酿酒酵母(Saccharom ycescerevisia)线粒体蛋白转运系统的35个亚基在立克次体中的同源蛋白质,仅发现了5个同源蛋白,且它们只属于转运系统在线粒体外膜和基质上的模块,没有发现转运系统在膜间隙和内膜...  相似文献   
6.
7.
灰飞虱Wolbachia群体生物学的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olbachia是存在于多种昆虫生殖器官的一类共生菌,它可能在宿 主群体中引起细菌质不亲和性而给宿 主带来生殖优势。对灰飞虱体内的Wolbachiafjtfdgpw,v gm pgcfmw qnnkudyjr do nui  相似文献   
8.
我院 1 994年 1 0月至 1 999年 1 0月共收治小儿恙虫病 2 8例 ,误诊 1 2例 ,误诊率 4 2 8%。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1 2岁 ,平均 7岁 ;均为农村儿童。1 2 临床表现 :见下表1 3 误诊情况 :本组病儿初诊于乡镇医院、私人诊所和本医院门诊。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6例、肺炎 2例、麻疹、急性肾炎和病毒性脑炎各 1例。1 4 诊断及预后 :本组病例的诊断均按如下诊断标准[1] :( 1 )不明原因的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皮疹。 ( 2 )皮肤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 3)外斐反应OXKl:1 6…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恙虫病及其媒介恙螨的研究历史,介绍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查阅大量有关恙虫病及恙螨研究的文献资料。从恙虫病流行情况、疫区分布、季节分布、病原体发现及证实、传播媒介及传染源种类与分布、恙螨的区系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恙虫病广泛流行于日本、澳大利亚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广大亚太区域,疫源地包括海岛型、山林型及丘陵型,四季均有流行;恙虫病立克次体型别有10余种,各型致病力有所不同;鼠类及纤恙螨属恙螨为主要传染源及传播媒介,已发现主要鼠类传染源20余种,确定媒介恙螨6种。结论:随着恙虫病流行范围的扩大以及发病人数和频率的增多,恙螨宿主动物数量及种类丰富程度、各疫源地尤其是新发现疫源地的类型、流行季节、传染源以及媒介恙螨仍需要进一步调查,恙螨与疾病传播相关的基因及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淡水养殖乌鳢的类立克次体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2002年,湖北省某养殖场发生一种导致养殖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大规模死亡的突发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为60%~70%,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病鳢腹部膨大,内脏器官出现"粟粒"样结节,肾脏肿大成5~10个乳白色、灰白色"肉瘤\\"状物或溃烂成"豆渣\\"样.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内含物,内脏器官出现肉芽肿炎症、细胞大范围的变性和死亡;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内包含物为质膜包绕的类立克次体(RLO).RLO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1.5μm,具中心核区,胞质内含较丰富的核糖体,可见横向二分裂的RLO.组织匀浆分离纯化物的负染观察也表明为RLO.结果证实,养殖乌鳢大规模死亡系类立克次体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