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3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阐述了日本产放逸短沟蜷在不同生态环境一体内稚贝保有状况以及稚贝产出时期与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雌性个体的育儿囊中稚贝含有量夏季和冬季多,春季和秋季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常规生物学测定、连续观察等方法对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sp.nov.)外部形态、胚胎、幼虫和稚贝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江蛏的贝壳形态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相似,壳长与壳高之比值较缢蛏大,成体近江蛏(壳长60 mm以上)壳长与壳高之比平均为3.43±0.13,成体缢蛏(壳长60 mm以上)为3.16±0.12;近江蛏壳长(L)与壳高(H)的关系为:H=0.2691 L+1.6053(n=325),相关系数为0.9964;近江蛏繁殖期为10~11月,其胚胎、幼虫和稚贝发育过程与缢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鳖俗称甲鱼、团鱼,是一种名贵的水产品,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鳖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价格不断上涨,而自然界的鳖由于环境的污染和大量滥捕,产量急剧下降。为缓解供需矛盾,采用人工方法养鳖已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各地致力于发展人工养鳖的单位已有不少,但一般均采用常规养殖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秋冬季生殖真鲷仔、稚、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时,真鲷仔鱼约经60~65小时左右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牡蛎幼虫和小轮虫。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桡足类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比例迅速增加,全长20毫米以上的个体可摄食鱼糜。对312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其摄食率高达98.1%。摄食强度具明显的昼夜节律,以下午16∶00摄食强度最高,上午8∶00其次,仔、稚鱼阶段夜间完全不摄食,表现出明显的昏晨摄食习性。对200尾仔、稚、幼鱼的全长、体重、摄食量和日龄的回归方程进行了计算,其摄食量和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3686+0.1336x,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TL=1.4935e ̄(0.023D),体重与日龄的回归方程可用w=5.0998×10 ̄(-2)e ̄(0.2054D)表示,全长和体重的关系式则为w=2.2292×10 ̄(-3)L ̄(3.6446)。  相似文献   
6.
张林 《今日科技》1995,(12):5-6
一、养鳖场地的选择 养鳖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鳖的成败,一般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通常选择未经污染的河流、湖泊或水库的附近、水源有可靠保证的地方养鳖。由于现在采用集约化的形式,对水质的要求较高,pH应为7—8,溶解氧在5mg/l以上,其他指标应达到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栉孔扇贝稚贝的同工酶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0 0 0年 8月于辽宁省大连长海县自然海区采得 3月龄栉孔扇贝稚贝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进行了几种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得到了基本稳定的酶谱 ,同时与成贝进行了比较讨论 .共记录了 10个酶位点 2 0个等位基因 .3月龄稚贝已经存在较完善的酶系统 ,能够完成基本的新陈代谢活动 .与成贝相比 ,稚贝各酶的位点数和等位基因数都较少 ,多样性也较低 .这是与其发育阶段、生活环境和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稚鳖人工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热恒温培养箱内,利用特制白铁皮盒作容器,分日光灯照明及黑暗条件下两组,3cm深的浅水人工培育稚鳖,成活率均达到80%以上,生长量平均为50g/180d。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青石斑鱼仔、稚鱼形态变化划分为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背、腹棘的显著伸长是石斑鱼形态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背棘、腹棘长短与仔鱼全长有明显关系。背棘和腹棘比值近似1:1。仔稚鱼全长和体重两者呈幂函数相关。在整个仔、稚、幼鱼日龄生长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5日龄前的仔鱼阶段,第二阶段为40日龄前的仔稚鱼阶段,第三阶段为60日龄前的稚幼鱼阶段。各生长阶段均伴随着一个危险期。导致各危险期的主要原因是(1)饵料,(2)变态,(3)自残。对策是(1)确保适时、适口饵料供应,(2)防止水质恶化和饵料营养缺乏,(3)勤分苗和充分投饵。在生长发育中,石斑鱼个体大小差异显著,导致此现象出现是因先天性和后天性二个方面造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