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8篇
  免费   923篇
  国内免费   2500篇
系统科学   1856篇
丛书文集   2290篇
教育与普及   4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8篇
现状及发展   17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7531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89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874篇
  2014年   1721篇
  2013年   1603篇
  2012年   1771篇
  2011年   1941篇
  2010年   2061篇
  2009年   2316篇
  2008年   2448篇
  2007年   2351篇
  2006年   1982篇
  2005年   1736篇
  2004年   1708篇
  2003年   1629篇
  2002年   1581篇
  2001年   1545篇
  2000年   1249篇
  1999年   1061篇
  1998年   1025篇
  1997年   927篇
  1996年   1059篇
  1995年   947篇
  1994年   841篇
  1993年   684篇
  1992年   680篇
  1991年   580篇
  1990年   513篇
  1989年   537篇
  1988年   320篇
  1987年   194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2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结构平衡图与结构非平衡图的网络拓扑,考虑了一类具有外部干扰的耦合时滞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设计了其固定时间同步控制协议.借助固定时间稳定性理论与不等式技巧,获得了耦合网络在固定时间内达到同步的充分性判据,给出了具体的收敛时间上界,并验证了固定时间同步网络的鲁棒性与抗干扰性.为了扩大网络模型的适用性,考虑的神经网络激活函数为非连续的函数,可借助微分包含与集值李导数理论解释非连续微分方程的动力学行为.最后,分别在结构平衡图和非平衡图下对耦合神经网络的固定时间二分同步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及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网络评论中普遍存在的负面评论较少而影响力却较大的类不平衡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类不平衡学习的情感分析方法. 该方法利用深度学习训练过程中的概率输出, 以计算样例的信息熵作为影响因子构建交叉信息熵损失函数. 在IMDB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 基于集成信息熵损失函数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能处理类不平衡问题;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该策略能提升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评论情感极性分类性能. 针对AUC(area under curve)指标, 使用集成信息熵损失函数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比未考虑类不平衡的深度学习模型在中位数上最多提升15.3%.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初等方法研究了一个包含Smarandache Ceil函数Sk(n)的对偶函数-Sk(n),给出了当k=6时方程-S6(1)+-S6(2)+…+-S6(n)=6Ω(n)的具体正整数解。  相似文献   
7.
结合高职院校《Flash二维动画》课程,在现有移动学习模式设计理念基础上,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设计框架和移动视频学习资源的设计模式及开发流程。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Flash二维动画爱好者提供了崭新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9.
若f∈PfT(R)∩C(R),则F(x)=∫axf(t)dt,x∈R与周期函数有何关系,具有哪些性质?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获得了一个关于周期函数一个重要的若干性质的定理,应用其便捷的处理了一大批与周期函数有关的问题,进而给出了关于映射周期性的若干性质及其应用的注记,这对经济周期性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讨论在实变函数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若干教学方法以有效改善实变函数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