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分析了3个亚属8个种舌蝇的初级内共生菌的16S rDNA序列,发现这些初级共生菌属于原细菌的γ-分支并组成其独特的谱系。从3个亚属5个种舌蝇中分离出来的次级共生菌的16S rDNA序列几乎完全一致,这些来源不同的细菌是非常相似的,种系发生分析表明它们属于原细菌γ-分支的肠杆菌科,证明不同种舌蝇中的次级内共生菌是舌蝇在种系分化以后独立获得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雏蝗属(Chorthippus)六种蝗虫基因组DNA的RAPD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雏蝗属6种蝗虫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比较研究,共扩增出12条特异性片段,分子量大小约为740-1810hp,并根据各种间片段共享度构建了UPG聚类关系图,根据研究结果推测,短翅亚属的小翅雏蝗和北方雏蝗分化较晚,相似性很高它们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曲隆亚属的4个种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4.
雀形目鸟类核型种系发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雀形目42科315种鸟类核型比较,确立了雀形目鸟类原始核型,与Takagi(1974)提出的鸟类原始核型相比较在它们之间不具统一性,通过二者的比较发现:雀形目鸟类原始核型中第1对染色体与非雀形目鸟类原始核型中第2对染色体相对应:雀形目的第2对染色体与非雀形目的第3对染色体相对应.从系统关系上讲,雀形目鸟类原始核型来源于非雀形目鸟类原始核型中第1对大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形成,再经过各种重排机制形成现代雀形目各科鸟类核型. 染色体研究表明:雀形目鸟类不为单系起源类群.其特点可以从以下两点证明:一是鸣禽类和亚鸣禽类A组染色体有着明显的不同,二是二者的核型进化趋势也是不同的.依据核型、化石资料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的资料,笔者提出亚鸣禽类起源于南美大陆,在上新世或早更新世中美陆桥变得明显时才可能进入北美以及伸入欧亚大陆;鸣禽类是起源于旧大陆的类群,在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的前提下进入新大陆,从而进一步适应辐射。  相似文献   
5.
斯蒂格勒哲学的中心命题之一是“技术创造人”。基于勒儒瓦-古汉的工作,他为此提供了古人类学论证。首先,斯蒂格勒提出“后种系发生”概念,用以刻画人的非生物学遗传过程,其载体是技术。其次,通过回顾人类进化史,他指出直立行走和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人的进化。再次,技术的进化与人的进化是耦合关系。工具既反映大脑皮层的分化,也推动着后者。最后,“技术生态位”概念进一步为“后种系发生”提供了支持。总之,人是技术的产儿,这就是技术助产术。  相似文献   
6.
栎属群体与进化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栎属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北部。欧美国家主要利用生化和DNA标记对栎属内不同层次(组、种、种内)的遗传结构、种系地理学、种系发生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中国是栎属分布中心之一,约有60种,但有关栎属的遗传学研究十分匮乏。建议应尽快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种系发生及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产于中国的6种姬鼠属种类进行了严格的支序系统分析.通过对这6个种的形态特征分析、对比,找出了17项具有种系发生意义的性状,用Nelson等的最小方式组分分析法建立了支序图,重建了它们的种间分支亲缘关系.根据支序图及国内已有的化石和地史资料,对该属的演化作了初步探讨.运用特有性简约分析(PAE)方法对东亚地区姬鼠属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也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蕊 《华东科技》2013,(5):33-35
探究细胞的秘密细胞、胚胎、个体发育与种系发生一直是一个笼罩着哲学和文化色彩的生物学问题。从古希腊的那些哲人科学家受条件所限的形而上的探究,到十九世纪中期科学家应用二栖类动物作"模式生物"的实证,再到达尔文历经航海辗转多个岛屿之后终于提出了进化论的理论,种系发生的奥秘似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