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兵井冈"决策研究成果丰硕,目前形成了多种看法。笔者认为,"引兵井冈"的决策,其实是在与"进军湘南"的初始方案不断"博弈"中胜出的。其中,文家市会议开始了从进攻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战略转变;莲花会议则开始了"引兵井冈"的思考;在三湾为"引兵井冈"做了初步探索与前期准备;古城会议中作出了"初上井冈山"的决定,并付诸了实际行动,为最终"引兵井冈"做了良好铺垫;在水口了解到湘南的有关信息,也包括一路上对井冈山地区的深入了解,并在大汾战斗失利后,最终做出了"引兵井冈"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凭借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信念,对中国国情和实际斗争形势的清醒认知和判断,凭借着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以及毛泽东个人独特的人格特质,在近代以来拯救中国的道路上,最早打破了对他者道路的迷信和崇拜,走出了中共"走自己的路"的第一步。这场起义成功开辟中国革命的井冈山道路,所生成和建立的"走自己的路"的道路自信,后来一直是中共开辟新道路、迎接新挑战、开创新事业的一个重要的自信源泉,是中共构建道路自信话语的的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3.
安源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以安源工人为主力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在秋收起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安源是毛泽东最早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实践地。安源和安源工人在创建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和发展壮大这支新型军队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不朽功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是我党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恐怖统治而举行的武装暴动,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较两次起义的某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两次起义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秋收起义部队上山前,王佐是出身富有还是出身贫寒;他率领的绿林武装是“土匪”武装还是穷苦百姓反抗压迫的武装;他组织的农会是“挂牌”在会还是革命在会,学术界有些争议。本文以大量的史实为依据,就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佐出身贫寒;他率领的绿林武装是穷苦百姓反抗土劣压迫的武装;他组织的农会是革命农会。  相似文献   
6.
1927年毛泽东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安源会议的具体时间、会议性质以及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如何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何地诞生、毛泽东从安源出发何时赶到铜鼓等史实,一直是史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运用翔实的史料,通过分析考证,对上述史实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秋收起义秋收起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了包括赣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优秀文化,上承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下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和井冈山精神,在红色原创革命经典精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是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震撼世界的秋收起义,为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在我党的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突出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和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秋收起义在起义旗帜、暴动力量、土地政策、进军方向、军队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合符客观实际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起义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直面现实的问题意识,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深入调研的求实精神,善于结合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震撼世界的秋收起义,为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在我党的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突出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和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