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辨析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和市民社会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中、西现代社会发展史的比较,指出了国家、社会以及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形成过程的巨大差异。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性要求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进行一次国家与社会的剥离和国家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剥离与整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为这次剥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正统的国家意识随着中国改革的发展,已显示出蜕化为反社会意识的危  相似文献   
2.
在人生价值体系中,个人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实体,但无论是从深层的价值理性立意,还是从当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实践立意,都不能求证个人本位价值观。对个人在人生价值体系中的定位,应以社会本位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共产党宣言》诸多汉译本中,mit ihrem gesellschaftlichen Dasein或译作社会生活,或译作社会存在,1958年起中央编译局译本统一译作社会存在.依照较为权威的辞书,社会存在概念乃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核心在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这一定义的直接依据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对社会存在概念认识逐步深化的成果,而教科书体系的概念界定可追溯到《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而其最初源头是《共产党宣言》.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围绕教科书和辞典的概念界定,出现了把社会存在的概念外延扩大化的新解读,实质上是把经典作家的"物质生活"放大为整个"社会生活"来解读,忽略了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展和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交往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意义。本文从人类杜会的不同方面和层面论述了交往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旨在说明从哲学上重新研究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This study uses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and social presence theory to examine the microblogging reposting mechanism.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16 respondents in a field experim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source credibility of microblogging messages affect users’reposting intention by affecting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usefulness and enjoyment of the information.Perceived enjoyment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reposting intention than perceived usefulness.Furthermore,users are able to perceive social presence when interacting with microblogging messages.Social presence plays a ful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perceived enjoyment,an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相似文献   
6.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切革命性的变革都是由于系统的结构处于不稳定时,在某个原始涨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耗散结构,即涨落是自组织演化的"生序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断涌现的过程。我们试图根据这一原理,在论述意识一般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个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及其基本特征,以强调意识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adoption model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focuses exclusively on cognition-oriented constructs such as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This perspective may have limited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AM when it is utilized in studying consumers’ adoption intentions of online shopping. Based on the contrasts between e-commerce systems and traditional workplace information systems as well as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a variety of recent e-commerce research works, this paper analyzes an extended model which integrates three additional constructs: trust, social presence, and perceived enjoyment.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onstructs is also explained. Empirical validations of this extended model are expected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即一切实在都是具体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同一体;具体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达着它的理性形式,而理性形式以抽象能动的方式支配着它的具体形式,二者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进而对人类个体、社会形态和社会活动的存在方式进行分析,不仅说明而且佐证了世界存在方式基本原理。同时,阐明了物质与精神也是互为前提的依存体,遵循世界存在方式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吕德锋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55-55,15
当前网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危机,更有违法、犯罪现象,影响了信息化进程,必须通过道德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和健全对网络社会的系统化监督管理机制。对于维护信息公路的安全,保持网络社会的秩序,促进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来探讨长篇小说《红岩》中的自然世界,通过文本细读法,选取几组意向性存在的自然意象进行分析,来挖掘人(作者)的生存体验和生命经验是如何影响着人对审美想象中的自然事物的感知方式,进而探讨人对自然事物的感知经验与生命体验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此尝试着解读小说中的生态美学思想内涵和"红岩精神"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