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62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751篇
系统科学   370篇
丛书文集   665篇
教育与普及   5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84篇
现状及发展   139篇
综合类   18303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630篇
  2014年   1022篇
  2013年   856篇
  2012年   986篇
  2011年   1170篇
  2010年   1076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1390篇
  2007年   1338篇
  2006年   1108篇
  2005年   885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505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370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255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189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o explore the specimen size effect of mechanical behavior of ultrafine-grained (UF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UFG Al sheets processed by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CAP) were selected as target materials and the dependency of tensile behavior on sheet thickness (t)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ECAPed UFG Al sheets were improved synchronously as t increased from 0.2 to 0.7 mm, and then no apparent change occurred when t reached to 0.7 and 1.0 mm. The corresponding microstructure evolved from dislocation networks in equiaxed grains into the walls and subgrains and finally into the dominated cells in elongated grains or subgrains. Meanwhile, dense shear lines (SLs) and shear bands (SBs) were clearly observed and microvoids and cracks were initiated along SBs with the increase of t.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UFG Al sheets was jointly controlled by shear banding, dislocation sliding, and grain-boundary sliding. Furthermore, the propagation of SBs became difficult as t increased. Finally,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nnealed UFG Al and UFG Cu.  相似文献   
2.
在40℃恒温水浴下用次氯酸钠对2种煤液化残渣进行氧化,将反应所得混合物用滤膜过滤,滤出液依次用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萃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系统地考察了2种煤液化残渣中所含杂原子化合物的分布,为从煤液化残渣中选择性地脱除这些杂原子化合物及提取高附加值化学品提供了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的核壳结构碳银复合材料(Ag@C),并以聚3-己基噻吩(P3HT)为给体材料,旋涂制备P3HT∶Ag@C复合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工作站,对Ag@C的形貌、热稳定性和能级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用荧光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复合膜的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g@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与P3HT能级相匹配,满足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要求;与纯P3HT薄膜相比,复合膜发生荧光猝灭现象,光生激子在复合膜界面处可得到有效分离;光谱吸收范围变宽,增强了对太阳光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超级电容器寿命长、安全性高,并可以实现快速充放电,是化学电源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通过简单的化学原位聚合法将聚苯胺(polyaniline,PANI)与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进行复合,得到聚苯胺纳米管(PANI-CNTs)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曲线、恒电流充放电(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GCD)曲线和循环寿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高达690 F/g,3 000次循环后仍保持初始电容80%,在组装成柔性器件后,保留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并展现出卓越的柔性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以测定IDO抑制剂Epacadostat在比格犬血浆中的浓度,研究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 (150 mm×2. 1 mm,3. 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含0. 02 mmol/L乙酸铵),流速为0. 2 m L/min,采用负离子选择性反应监测模式监测.在此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分析物在0. 025~5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2 5),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2. 5%,偏差在±5. 1%以内,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比格犬血浆中的Epacadostat药物浓度测定.动物实验结果表明,Epacadostat在比格犬血浆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为19. 7±1. 65 h·μmol/L,末端消除半衰期为7. 05±2. 73 h.  相似文献   
6.
现代无轨列车是一种新型公路运输车辆,其融合了汽运车辆建设成本低和轨道车辆载运量大的技术优势.针对多铰接现代无轨列车车体编组多,运动自由度大,曲线路径行驶时后方车辆会偏离前方车辆的运动轨迹的问题,建立了跟随误差模型,分析影响路径跟随性的因素,提出一种曲线路径行驶的路径跟随策略.采用航向角预测跟随控制策略,设计中间车轴的铰接角和后车轴的转向角控制规律,以增量PID算法补偿阿克曼转向模型误差,提高系统稳定性.最后在圆曲线路径和"S"曲线路径工况下测试车辆各轴的行驶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车辆的位置跟踪误差保持在0.03 m以内,航向跟踪误差最大在4.5°以内,车辆具有较好的路径跟随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局域密度近似(LDA)方法,通过构型优化得到硼原子掺杂前后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4、4)稳态几何构型、能量、能带和态密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替代前后SWCNT在沿着c轴的方向键长增加;B原子取代使Fermi面附近SWCNT的价带和导带出现分裂;系统替代前后均具有金属性。  相似文献   
8.
9.
生态交错带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交界过渡的区域。基于生态交错带理论对重庆三峡库区的生态脆弱性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道夫尼尔和地球环境的潜在指数M,计算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估土地类型和环境污染状态。通过对生态环境潜在容量指数E的修正评估了库区 22 个区县的生态环境潜在容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警研究,将其划分为急警、重警、中警、轻警和无警 5 种类型。最终得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状况两极化现象比较严重,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在狭小空间内无法准确有效识别碳纤维丝束带剪断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信号的碳纤维丝束带剪断状态的检测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剪断状态监测硬件及软件系统。该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简单的检测电路以及数据采集卡,实现对碳纤维丝束带剪断过程中的电信号实时采集,然后对采集得到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获取电压信号的峰值,将峰值与设定的检测阈值相比较,可以有效识别出碳纤维丝束带的剪断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剪断操作时,未完全剪断的碳纤维丝束带电阻为10~500Ω,而完全剪断的丝束带电阻为无穷大,将丝束带与检测电路连接,电阻的变化即可反映到两电极间的电压变化。实验中,完全剪断时,丝束带两端电压从0V大幅跃升到4.377 03V,大于设定的阈值,而未完全剪断时,丝束带两端电压从0 V小幅跃升到0.067 97V,小于设定的阈值1V,均可有效识别剪断状态,证明该方法检测结果较为准确。该方法可以在铺丝头内部的狭小空间进行检测,同时能够快速识别出碳纤维丝束带的剪断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