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山下乡经历使知青文学表现出独特的乡土记忆:既眷恋那片曾经哺育过他们的热土和地上的父老乡亲,又理性地审视和批判着乡土的苦难与落后。留恋与拒绝交织在一起,苦涩中充满温馨,激情如炽却不失清醒,构成了知青文学复杂而痛苦的乡村记忆与乡土情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量文学和社会的知识透视了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青文学”,并以该文学现象的创作源泉、群体意识、情感倾诉、社会心理、文学内部规律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知青文学”兴盛的原因,并进一步以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作家群两方面探讨了“知青文学”衰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传统史学以文献利用为主 ,口述方法的运用 ,对包括知青史在内的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补史、证史 ,可以改变极少数人垄断话语权的状况 ,从而深化对历史的认知。但口述也包含各种不真实成分。除了遗忘造成的失忆 ,选择性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办法是使口述方法与文献方法相得益彰 ,以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经历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风云,这与世界城市化背道而驰的逆城市化现象的引发与持续近半个世纪,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政治、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5.
《天惑》通过一群知青二十余年的生活经历及心灵变迁,折射出历史发展的某种趋向,张扬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抨击了庸俗和堕落,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6.
"知青文学"是新时期"伤痕文学"中独特的一帜,对那一场荒谬的"知青运动"作了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描绘与反思,再现了一代知青的激动、迷惘、苦痛、沉沦与觉醒.按照"知青岁月"、"返城前后"、"蓦然回首"的线索进行跟踪分析,更能理解一代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浅谈知青小说的审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放异彩的知青小说 ,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登上文坛的。就其自身而言 ,在艺术上具有“自叙传色彩”、“慷慨悲壮、深沉凝重的美学风格”、“理性思辨色彩和强烈的忏悔意识”的特色 ,另外知青小说的各个作品在审美风格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革以来美术作品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体现了时代与艺术之间的联系,文革期间作品主题单一颂扬战了绝对,"知青一代"的创作又以其深刻内涵形成艺术的高峰,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商品经济的意识流,"新生代"的城市艺术语言与舒展个性的淋漓,"艳俗艺术"、"卡通一代"、"装置与行为艺术"的孕育、发展,构成当今中国时代与艺术的互动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的长篇小说《日夜书》显现了一代知青在社会转型期的情感纠葛、命运浮沉与精神蜕变,是"后知青叙事"的代表作品。《日夜书》在叙事动作、叙述时间、形象谱系、人文关怀等方面既承续了韩少功创作的独特风格,又拓展出了新的思想境界,呈现出知青作家对知青题材审美创造的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的爱情小说遵循着从无意识的压抑经人性的释放到被迫压抑的情节发展模式来演绎男女主角的爱情悲剧.她笔下的女性刚强,男性柔弱,注定了最终的悲剧结局.王安忆以传统的全知视角叙述爱情故事,展示女性生存困境,探寻女性出路.多年的知青经历,试图拯救女性于爱情困境的创作心理,最终熔铸为这种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