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成2组:验证组(20例)利多卡因50~100mg与12~16mL复方丹参注射液共同加入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静滴1~14d;对照组(30例),用培他啶250mL静滴2~16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验证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疗效大致相同(P=0 099>0 05)。结论: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治疗眩晕,其疗效与培他啶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笔者将多年治疗眩晕症100例病例资料的措施进行总结。100例患者均给予内服中西药及静脉用药相结合的方法联合治疗,显效80例,有效20例,有效率100%。治疗目标:1)初发患者争取长期缓解,控制眩晕症的关键在于预防;2)反复发作的患者促使病情缓解并延长缓解期,维持在较轻状态。  相似文献   
3.
于小伟 《甘肃科技》2011,27(8):161-162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30例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止眩方口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TCD检查颅内外椎动脉血流速度等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V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显著的疗效,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针刀治疗与西药对照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观察针刀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针刀松解术松解寰枢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挛缩,配合针刀医学手法以针刀医学特有的寰枢关节紊乱临床分型方法为依据整复寰枢关节紊乱,并与西药组进行随机对照,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及X线张口位片及椎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来评估其疗效.结果55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用针刀治疗27例,其中治愈13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48.15%,显效率为22.22%,有效率为85.19%;西药对照组28例,其中治愈1例,显效4例,好转6例,无效17例,治愈率为3.57%,显效率为14.28%,有效率为39.29%,说明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P<0.01).治疗前后的寰枢关节的寰椎与齿突轴线差值及齿突与侧块间距差值具有显著差距(P<0.01),椎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针刀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针刀是治疗此病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与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很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对利用利多卡因治疗26例眩晕进行了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伴见耳鸣、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我科自1997年9月~1999年8月,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5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系我科住院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6~72岁,平均54-5岁;治疗前病程2个月~6年。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44~69岁,平均57-2岁;治疗前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颗粒复位手法(PRM)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PC—BPPV患者进行PRM治疗。结果经1次PRM治疗后,30例症状消失,首次治疗成功率为75%,其中病程在1周内的21例有19例症状消失:5例经2次PRM治疗,2例经3次PRM治疗后症状也消失,总治疗成功率为92.5%。结论PRM治疗PC—BPPV安全有效,凡诊断明确均应给予PRIM治疗。  相似文献   
10.
晕车在外出旅游乘车、船时,因晕车、晕船引起眩晕、呕吐等不适,可服用晕车药,而对于服用晕车药无效或有特殊反应的人来说,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用:随身携带新鲜桔子,吃完后将桔皮内折对准鼻孔用力挤压,使雾状汁液射入鼻腔,旅途中反复多次,防治晕车船效果甚佳;清凉油或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