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时行诗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宋代重庆籍著名诗人冯时行诗词用韵作了穷尽式的考察,旨在了解其用韵的时代和地方特点.冯时行虽然基本上是按照宋代通语押韵,但一些用韵反映了当时的四川方音,有的还可能只是当时的重庆方音.  相似文献   
2.
郭培粉 《科技信息》2011,(17):21-22
本文运用语料库的方法,以real和really为例词,从粪连接、搭配和语义韵三方面来研究荚语词由一个形容词变为另一个副词的用法有何变化,研究指出:中国的英语教学可以运用语料库的方法,得出实例来学习这类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英语的音韵修辞格包括头韵、母韵、辅韵和尾韵。这些修辞手法源远流长,在各类体裁的文章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灵感,生动鲜明,琅琅上口,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初“北音学”这一分支学科得到确立,打破了古音、今音、等韵鼎足而三的传统音韵学学科格局,使得《中原音韵》在学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带动了北曲曲韵研究的繁荣。但是对于整个曲韵来说,研究还远远不够,遗憾在于对南戏曲韵的关注太少。以戏曲史而言,南戏的诞生实早于北曲杂剧,按徐渭、祝枝山等人记述,南戏成熟于“宣和之末,南渡之际”,就是两宋之交已然完善。因此可以说,离开南戏的曲韵研究是不完备的,理清南戏曲韵,对于全面认识戏曲音韵的来龙去脉大有助益。《南曲九宫正始》是最重要的一部南曲谱,保留了大量的宋元南戏曲文,对这些曲文进行考察,可以使我们对宋元南戏曲韵的特点得到整体的印象,为曲韵的全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孙会黎 《科技信息》2009,(22):I0355-I0356
把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意境作比较,其诗歌的意境有共伺之处:无我之境,韵外之致,意与境浑;并在同与异的比较过程中,揭示出二人诗歌意境同与异的根源,他们内在精神底蕴根本不同的所在,是由于陶王二人的归隐背景不同,前者是政治性退避,而后者是生活性退避以及二人诗歌风格前后相继,各有千秋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的唐代文学研究,虽然不像20世纪末那样显得轰轰烈烈,但在平静中却有着扎实的积淀。除了文化研究打开的新视野,不断带来丰硕的研究成果外,在文学的文化转型、地域境遇、贬滴境遇、民俗内容等方面的探讨引人入胜,唐代文学研究整体上还显示出中晚唐逐渐超过初盛唐的趋势。最近出版的论著,唐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学流派研究,正成为新的学术热点,而这两方面的问题都集中在中晚唐。《诗意的凝聚:姚贾诗派研究》是唐代  相似文献   
7.
吉林市方言与普通话十分接近,其儿化现象与普通话同中有异.吉林市方言基本韵少于普通话,但儿化韵多于普通话;吉林市方言的儿化在词类的分布上要比普通话广,用法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吉林市方言的儿化可以连用,也可以出现在词的不同位置,这是普通话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宋代551首《满江红》的平仄和用韵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后认为,《满江红》的句法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富于变化;《满江红》既可以用来表达缠绵怨抑的情感,又可以抒发豪壮情怀,而“清新绵邈”才是《满江红》的本色特征;词的声情与词的内容关系密切,词的内容影响了词的歌唱方式和声情特色。  相似文献   
9.
宋人对《满庭芳》一调颇为青睐,或祝寿庆生,或咏物状景,或酬唱应和,或送别怀旧,叙写的多是对亲朋好友的拳拳祝福,对自然造物的款款热爱,对世事聚散的深深感怀,字里行间流淌着细腻绵邈之深情。这和《满庭芳》词调的体式格律,尤其是用韵情况,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考察分析可见,《满庭芳》体式格律较为稳定,而另有一部分作品于正体之外呈现了细微的变化。在用韵上,隔句入韵、押平声韵、用韵较宽等特点与创作内容相得益彰,词作总体上呈现出悠扬柔美的声情特征。  相似文献   
10.
赵瑞华 《咸宁学院学报》2013,(9):116-117,134
宋代以《青玉案》为调名的词作,格律规范严整,声调优美,总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青玉案》一调以仄声韵为主、用韵多集中在第四韵部,这与宋人喜用《青玉案》一调表达婉曲缠绵之情感,有着密切关联,而句句押韵、隔句押韵,遂使所传达之情感更加迂回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