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内皮江法炼镁技术的缺陷与改进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的日益关注,镁及镁合金的应用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镁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环保材料”。前景看好。但在我国镁冶炼技术存在严重的缺陷。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皮江法炼镁技术的存在的缺陷,同时对改进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皮江法炼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各种污染源(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提出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炼镁还原罐内传热与化学反应的耦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综合分析还原罐内传热过程及化学反应过程对Pidgeon炼镁工艺中产镁速率和反应转换率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具有耦合特征的传热和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炼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还原罐内的温度和产镁速率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并分析了罐外等效换热系数对上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罐中心区域与罐壁处的温度及反应速率存在较大差值;球团的吸热反应特性及导热热阻是影响产镁速率和反应转换率的主要原因,而等效换热系数在达到一定数值后,对罐内的工作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皮江法还原罐内传热慢的问题,提出将白云石粉、硅铁、萤石混合,加入黏结剂先造球再煅烧,煅烧后的热球团直接用于还原的炼镁新技术.采用数值方法研究预制球团在还原罐内的传热规律.结果表明:提高硅铁添加量、增加球团直径、减小床层密度均有利于热量向还原罐内部传递;将边界温度由1473K提高至1498K,还原罐中心区域达到1473K的时间由300min缩短至178min;当还原罐直径为300mm时,对于直径为25mm的预制球团,还原罐中心点加热至1473K的时间为90min,而对于皮江法球团则需要288min.  相似文献   
5.
针对皮江法炼镁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白云石粉、硅铁、萤石及黏结剂混合造球,然后煅烧,煅烧后的热球团直接用于还原的炼镁新技术.采用稳态平板法测定了预制球团的导热系数,并通过数值方法研究预制球团的传热规律.结果表明:导热系数随着平均温度提高而增加,随着球团密度和硅铁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密度为1.1 g/cm~3、硅铁为理论添加量时,预制球团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λ=1.04×10~(-4)T+0.11;球形球团的传热情况优于圆柱形球团,球团具有较小的密度和热容以及较大的导热系数有助于热量由表面向中心传递.预制球团与皮江法球团的传热情况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函数解析法和数值法对皮江法炼镁还原阶段球团的升温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比较分析,总结出数值法较适合对皮江法炼镁瞬态热分析的模拟,从模拟结果中进一步总结归纳皮江法炼镁存在的缺陷,为今后的镁产业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