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知识》2012,(21):70
美国佛罗里达州近日批准一项新教育计划,要求全州公立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种族划定成绩合格线。其中,对亚洲裔学生阅读和数学达标比例的要求最高,白人和拉丁裔学生次之,非裔学生最低。根据规定,在2018年之前,佛罗里达州亚裔学生阅读成绩达标的比例必须达到90%,白人为88%,拉丁裔学生为81%,非裔学生为74%;在数学成绩方面,要求亚裔学生达标比例为92%,白人比例为86%,拉丁裔为80%,非裔为74%。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佛罗里达州69%的白人学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以女性特有的视觉,在小说《最蓝的眼睛》的叙事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象似符来体现小说主题。用美国哲学家皮尔斯的社会符号学的隐喻象似性对《最蓝的眼睛》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隐喻:秀兰邓波儿、眼睛、房子、金盏花和蒲公英、四季颠倒进行修辞层面的分析,意在揭示小说中凸显的隐喻象似性对《最蓝的眼睛》的主题和意义所起的作用,并从中探索出托尼·莫里森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3.
运用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对迪斯尼动画片《风中奇缘》进行分析,认为片中女主人公Pocahontas的言语和行为体现了她对“东方主义”的反抗和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作为印第安人的典型代表,Pocahontas的这种反抗和挑战代表了印第安种族乃至全体美国边缘群体的心声,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明冲突论”具有双重含义:在国际政治上,它颠覆了西方文明具有普世性这个命题,但又通过对西方文明独特性的强调而重构了这个命题,其意是要劝喻西方国家深根固本,宁静志远。在国内政治上,它又显示了美国白人对日益活跃的少数族裔的恐惧和敌视。概言之,它既昭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非西方世界的深闭固拒,也显现了美国白人的惟我独尊。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近代史的较长时段内,印第安人基本上是个被压迫、被摧残的种族。此种悲惨命运与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持续推行方式和侧重点不同的教育和改造密切相关,不仅导致印第安人的人口数量急剧缩减,而且其种族生存和延续的精神支柱遭受严重冲击和腐蚀,彻底背离了人类文明多元化并存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成为美国近代抹不掉的历史污点。  相似文献   
6.
刘志艳 《科技信息》2009,(19):181-181
Langston Hughes's central purpose in writing is "to explain and illuminate the Negro condition in America". By means of textual analysis, this thesis is to discover how the images of rivers in "'The Negro Speaks of Rivers" construct the black culture, to find Hughes's identity in America.  相似文献   
7.
《看不见的人》的研究成果中,虽然对黑人文化语境下黑人身份追寻的方式、路径与图景做了详尽的论述,却忽视了种族主义主导下黑人身份建构的悖论性。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小说中明确指明身份建构中理应极力避免的两大误区:其一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就地取水"思维,另一个是白人社会极力推崇实践的爱默生思想。"就地取水"思维由黑人教育家发起倡导,但解决民族教育落后等问题时并未清除种族主义痼疾;爱默生主义在经济援助上看似是对黑人民族的重大关切,却处处与所谓的种族平等主张相抵牾。因此,上述双重思想误区表征了白人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隐蔽性,可管窥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下黑人主体建构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8.
黄波  任月芳  张文凭 《科技信息》2011,(21):I0206-I0206,I024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中一位杰出的黑人作家,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使她成为一个有名的黑人作家。本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书中黑人女性的黑人身份迷失。它展示了黑人女性的身份迷失的一系列症状及其对她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黑人女性身份迷失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方案。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们能更好的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明白追求自身黑人女性身份,保存黑人本土文化和黑人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大部分都与黑人女性的苦难和命运结合。《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是她最早的两部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莫里森塑造了两位在白人文化主导的社会里的黑人女性:佩科拉和秀拉。本文论述了两人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不同响应,佩科拉成为白人文化的牺牲品,而秀拉则是勇于追求自我的勇士。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2月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拒绝了特朗普政府在联邦恢复执行死刑的要求。早在2019年的7月25日,美国司法部宣布,特朗普政府将在12月9日恢复执行联邦死刑,这是联邦政府时隔16年后重新启动死刑,司法部将采用新的毒液给五名曾谋杀儿童的罪犯执行死刑,其中包括白人至上主义者丹尼尔·刘易斯·李,他曾杀害包括一名八岁女童在内的一家三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