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赵晓勇 《科技资讯》2011,(25):160-160
疏勒河作为甘肃省内第三大内陆河,要保护生态环境、造福酒泉人民、就必须提高灌区的灌溉管理水平,增强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灌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分析研究河流水文特性,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工作。以我省河西内陆河流域疏勒河水文监测站,1961~2015年共55年实测降水、径流量系列资料,分析研究疏勒河区域水资源变化趋势。疏勒河水资源要素降水、流量呈增加趋势,中下游径流量也呈增加趋势,对疏勒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补给、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均较有利。  相似文献   
3.
丁再盛 《甘肃科技》2011,27(20):80-81
根据近10年疏勒河水质监测资料,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对疏勒河水功能区现状水质及10年水质达标率进行了分析评价,应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疏勒河水功能区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2000~2009年变化幅度为20.O%,水功能区个数达标比例非稳定上升。2000~2009年变化幅度为4.4%,水功能区河流长度达标比例非稳定上升。通过对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为疏勒河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屈君霞  喻生波 《甘肃科技》2007,23(4):119-121,237
文章在分析疏勒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疏勒河干流不同地带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分析结果认为:(1)祁连山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以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为主;(2)南盆地,在山前洪积扇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在农灌区引河水通过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3)北盆地双塔灌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引水灌溉入渗补给,沿途蒸发排泄并向地势低洼地带排泄。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文明的疏勒河流域大规模移民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996-2005年甘肃省政府实施的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的区内外背景,以生态文明为标尺,评价了此次移民的合理性,认为此次移民没有充分考虑疏勒河中下游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别是水资源承载力,也没有考虑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状况.移民虽然使得流域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生态恢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结合对西北干旱区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因子研究,基于因子分析、物理量纲分析和Π定理,建立了土壤盐渍化遥感信息模型.通过公式推导,得到了典型区域遥感信息模型的一般表达式,研究了多种因素组合对盐渍化形成和演化的作用.将模型应用于疏勒河流域双塔盆地,对该区域未来50 a的土壤盐渍化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双塔盆地土壤总体盐渍化面积基本不变,现状非盐渍土类型略有增加,同时轻盐土面积明显减少,特重盐土减弱为中、重盐土类型.土壤盐渍化遥感信息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盐渍化的情况,能够定量评价盐渍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位于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流域内不同地点的钻孔及地温测量数据为基础、借助于地温曲线图分析了各钻孔点不同深度处的地温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是影响疏勒河上游流域多年冻土地温的中观尺度因素,植被、砂层等地表覆盖条件和季节性河流等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地温影响复杂,使得局地尺度上的多年冻土地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2012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在疏勒河上游流域高寒草地上开展的增温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在原生草地、退化草地还是翻耕草地样方内,增温罩的存在大大提前了草地的返青期,同时增温使得退化和翻耕草地上的植被花期也有所提前;从涡动观测结果来看,2011年的生长旺盛期和达到最大值的日期较2010年提前了15 d左右;2011年枯黄期较2010年稍有提前.  相似文献   
9.
王吉伟 《甘肃科技纵横》2014,(6):123-124,26
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差别水价"为重点的水价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疏勒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