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妈祖信仰产生于十二世纪的东南沿海.从民巫神林默娘到东南海神妈祖,再到国祀天后,妈祖信仰从“淫祀”到“正祀”的转换,是在帝国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干预、鼓励与改造下完成的,但自远古就形成的东南土著先民的海洋经济与人文传统在东南“汉人”社会的积淀传承与延续发展,才是妈祖信仰长盛不衰的深刻历史基础.藉着妈祖信仰不断突破方言和地域的边界,在更广阔的范围开拓领地,东南海洋人文开始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历史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对北海一个从事珍珠养殖村庄——黄稍村的乡村公共卫生存在的三个重要环节疾病发生、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意在呈现出珠这个特殊边缘群体乡村公共卫生的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3.
以地学学术著作、成果中频繁出错的科技术语黏土、潟湖、民为研究对象,从追溯黏(粘)、潟(泻)、(蛋)的混用原因、考读权威工具书的视角对三词的真伪进行辨析,结合语素构词理据,认为“黏土”应读作“niántǔ”,不应该写作“粘土”或有其他的读音;“潟湖”应读作 “xìhú”,“泻湖(xièhú)”是旧读,应予以淘汰;“民”独立承担着“以船为家、从事渔业或航运的水上居民”的词语表述功能,“民”不能写作“蛋民”。  相似文献   
4.
《闽都别记》中有关民的故事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族群话语的表达。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含着一个地方文人通过文字书写而创造地方史的集体记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往往被表达为地方社会的历史“残余”,并在文字、仪式及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内在化为地方性知识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在其地方社会变迁的脉络中对地方史、地方文人与地方性知识的互动获得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居住于北海市斜阳岛上的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个案考察 ,试图揭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位处海岛的海文化的变迁规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详实的个案考察 ,展示了北海斜阳岛海传统浓厚的礼仪习俗及和谐本分的社会生活 ,试图揭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位处海岛的海文化的变迁规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