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未解读甲骨字考释研究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未解读甲骨字考释难度量化方法,可帮助研究者优先选择出难度较低的甲骨字进行针对性研究,避免在考释难度极大的甲骨字上做大量无用功。先把所有甲骨刻辞构建为一个庞大的甲骨刻辞网络;再通过网络节点间的关联关系,计算出未解读甲骨字和已解读甲骨字之间关联关系;计算结果可以作为未解读甲骨字考释难度的量化数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说文》宀部字在甲骨卜辞和《诗经》里的使用情况,可以探寻它们在历时状况下的本体发展变化情况:上古时期使用的宀部字成为《说文》宀部字的基本词,并沿用至今,显示了较强的传承性。虚词较少,实词较多;引申义和假借义开始使用。上古宀部字的这种使用情况说明先秦时期是汉语汉字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3.
对于"月"、"夕"二字的构形,一般认为在早期甲骨文中以"月"字无点、"夕"字有点占优势,后期甲骨文中则以"月"字有点、"夕"字无点居多。《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释文》则以为花东卜辞中"夕"字无点,加点即为"月"字。笔者通过系统考察后认为,此种论断有失严谨。花东卜辞中依然存在着"月"、"夕"构形混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20年代起疑古思潮兴起,大禹的人格问题受到了诘难,唐尧虞舜王朝是否存在成了历史的悬案.举出三个证据论述了关于尧舜禹等古史传说是有来历的,指出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程度应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考古的发展,一系列巴人文化遗址被发掘,文化遗物得以面世。湖北长阳香炉石等遗址出土了诸多的巴人甲骨,这不仅对于了解巴人的占卜习俗,深化巴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就是在中国甲骨学上的地位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7.
甲骨缀合在学术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穷尽收集和统计《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从2014年10月1日出版至2017年12月31日的缀合成果,简要阐述其研究现状,对其进行系统的类型学分析,并以实例说明《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缀合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学的六书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形成的"六书汉代说"认为六书是汉代学者根据秦篆体系总结出来的。此说与史料多有不符。从文献学看,最早记载六书的《周礼》明确指出六书是周代保氏教国子的基本课程,汉代学者亦明确指出六书来源于周代。从文字学看,最能充分体现六书原理的绝不是周以后的籀篆隶楷,而是商周甲骨金文。所以,六书至少是周代巫史根据甲骨金文总结出来的造字方法。  相似文献   
9.
"田"与"狩"在甲骨卜辞中构成一对同义词,但在与地名、狩猎对象、其他动词、否定副词及方位词的搭配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岁"、"年"、"祀"在甲骨卜辞中不能构成一组同义词,从三个词的历时搭配上可以证明这一点。从共时与历时的视角考察词语搭配情况,有助于我们考察同义词或类义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流行于我国古代的商朝.人们印象中的甲骨文字形都是笔画劲直.然而这些字形一般是通过对甲骨拓片字形进行手工修复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