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是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区域隆起背景上形成的新生代板内裂陷。其构造演化经历了穹窿作用→火山作用→裂陷作用→热沉降作用等阶段,盆地形成机制属“主动裂陷”。利用研究区镜煤反射率(R0)实测值的统计分析资料,采用Royden和Keen提出的有岩脉侵入的非均匀伸展地热史模型,重建古热流和古地温,并计算成熟度C值。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凹陷的沙三段生油岩已进入生油窗;在凹陷的东部陡坡带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2.
黄口凹陷中,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黄口凹陷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强调指出沉积环境的演化明显受构造因素控制。其构造─沉积演化大致可分为拗陷期、断陷期和大区域拗陷期(N-Q)3个沉积环境发育阶段。早白垩世晚期一渐新世晚期,黄口断陷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直接受丰沛断裂带的制约。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期和渐新世早期,分别形成两个生油层系。据生油岩分析,这两套生油岩系均富含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3.
天裕科技公司和你身边的邮递员帮你从“无油烟锅大战”中精选出非常实惠的好锅同样的厨房油烟产生原因普通铁锅受热时产生局部高温,通常靠近锅底的地方温度达240℃,食油开始裂解和挥发,裂解和挥发的小油分子遇冷凝聚成微小颗粒,形成肉眼看得见的油烟。那么,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将锅体温度恒定在180℃至240℃,不产生局部高温,做菜时就不会产生油烟,从而可远离油烟的困扰,同时也可避免食油裂解产生致癌物及食物高温下焦锅、粘锅、营养结构被破坏等问题。同样的炒菜油烟消除原理一般情况下,我们平常炒菜的温度都是在180℃至220℃之间,理论上讲,…  相似文献   
4.
无机生油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及无机成因油气田的不断发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油理论,以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深大断裂与油气资源分布的联系,不但促进了无机成因理论的产生,也为其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全球八个成矿时期与煤、油页岩等的匹配,为有机成因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二者都没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生成与原油成分完全一致的产物,并且实验室并不能真实地模拟天然地质条件,从时间尺度上也是不可能的。两者争论的焦点仍集中于油气成因的判别指标上,油气成因理论仍然停留在假说阶段。笔者坚持二元论,认为在地球不同深度,存在不同的生烃机制。从生物气、低熟油到干酪根热降解生烃,再到深层生烃,而在上地幔超高压环境下,温度促进了无机合成烃类。关注中地壳低速高导层以及岩石圈级深大断裂不失为石油勘探工作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将干酪根在超临界态溶剂存在下进行热解聚,抽出物中的脂烃生物标记物的分析表明,抚顺与茂名油页岩干酪根中有相当多的陆源高等植物参与生成。甾烧萜烷的成熟度参数表明,热解聚沥青的成熟度很低。对于干酪根通过热解聚形成未熟或低熟原油的可能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勘探程度较低的莘县凹陷进行了油气生成和排出的定量模拟研究.讨论了模拟所需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着重分析了主力生油层系的埋藏受热史、成熟度史及生、排油量史,初步划分了供油单元.研究指出,本区主力生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三中下段,其次为沙四段.与相邻地区比,它们埋藏较浅,经受的最高地温及目前有机质的成熟度均偏低,总体上尚处于主要生油阶段的早中期.因主要排油期发生较晚,致使油气近距离运移为主,禹城洼陷和梁水镇洼陷两个主要油源区控制着凹陷中最有远景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盘星薄热模拟生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盘星薄是单细胞淡水生薄类,其化石在我国许多油田的第三纪地层中有广泛分布,通过对盘星藻的热模拟生油试验获得(1)热模拟试验是研究单细胞薄类生成油气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2)盘星藻是良好的生油母质,相当于Ⅰ-Ⅱ类干格根,自然界盘星薄数星很多,是地质年代里提供有效生油的重要原始物质之一;(3)从各项测试的初步数据看出300℃时是盘星藻主要的产烃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北部的嘉湖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发达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但类型多样,变化复杂,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及实验分析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试对平原成土母质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其与主要土属类型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下古生界奥陶系Gloeocapsomorpha prisca (G. prisca)富集的Kukersite型烃源岩在全球范围内是一套重要的油气源岩,所以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主力烃源层中是否发育Kukersite型烃源岩在油气勘探中备受关注. 研究通过中等成熟度灰泥丘相沉积源岩干酪根裂解-色谱-质谱分析,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地层中存在典型Kukersite型烃源岩,裂解产物表现为低含量>n-C19链烃,在n-C13~n-C17之间存在明显奇偶优势;以正构长链烷基取代异构体为主的烷基苯系列和烷基噻吩系列;以及特征性的5-正烷基-1,3-苯二酚及其同系物分布等. 根据G. prisca繁育的地理环境特征,并结合目前已经揭示的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原油特征和典型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干酪根裂解产物组成特征,提出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主力烃源层中大规模发育G. prisca富集的Kukersite型烃源岩的可能性较小,而主要发育以宏观底栖藻或浮游藻类为主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未降解原油和生油岩中的25-降藿烷系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包建平 《科学通报》1996,41(20):1875-1878
藿烷类化合物是细菌细胞壁中的重要组分,其成岩衍生物在沉积记录中的分布极其广泛,是一类指示细菌贡献的重要生物标志物fa。25-降藿烷系列则是其中的一种,但对其成因和地球化学意义则颇有争议。由于25-降藿烷系列常检测于严重生物降解的原油中,因而常把它作为原油遭受严重生物降解作用的可靠标志。本文作者在某盆地上二叠统生油岩抽提物和未遭生物降解原油的饱和烃馏份中检测到了较完整的25-降藿烷系列和二降伽马蜡烷,并对25-降藿烷系列的成因和地质意义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