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考察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体内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PFX)的含量以及联用不同浓度甘露糖醛酸寡糖(MOS)对CPFX抑制E.coli效果的影响,探讨了MOS增敏CPFX抑制E.coli活性的作用机制.在菌液中加入CPFX和不同质量浓度的MOS,37℃培养150 min,观察抑菌效果,并用HPLC法测定E.coli体内CPFX的含量,同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E.coli体内CPFX的荧光强度进行验证.还考察了Ca2+对MOS增敏CPFX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PFX与高浓度的MOS联用时,E.coli体内CPFX的含量较低;与较低浓度的MOS联用时,E.coli体内CPFX的含量较高,与其抑菌实验联用MOS高浓度时拮抗,低浓度时增敏的结果一致.Ca2+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高浓度MOS与CPFX的拮抗作用.该研究可为新型抗菌增效剂的开发和抗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蛋白质糖基化主要包括N-连接糖基化、O-连接糖基化,是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N-连接糖基化分为高甘露糖型、杂合型、复杂型3 种类型。N-糖链通过GlcNAc 与蛋白质上的天冬酰胺(Asn)连接,特征序列为Asn-X-Ser/Thr(X≠Pro),N-糖链结构的共有结构是由2 个GlcNAc和3 个Man 所构成的五糖核心。  相似文献   
4.
白芨多糖分离、纯化、组成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提白芨多糖,用甲醇分级沉淀和 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5个组分。B-1,B-2,B-3,B-4,B-5和 BS。经玻璃纤维纸电泳、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琼脂糖4B 凝胶柱层析鉴定,表明 B-1和 B-2两种组分均为单一物质。B-1和 B-2的比旋度均为负值。Dische 法测定麦明,白芨多糖不含糖醛酸。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定分析显示,白芨多糖糖苷键型为β型。纸层析、薄板层析及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白芨多糖由甘露糖和葡萄糖两种单糖组成,相对 Rf 值之比约为1.11:1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田菁减阻液的试验研究结果,即雷诺数、浓度、管径、机械降解及阳离子等因素对田菁减阻性能的影响。还探讨了紊流减阻的机理及介绍了田菁减阻液在岩心钻探中的初步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金樱子果实中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金樱子果实中提取与纯化多糖。方法:用热水提取金樱子果实粗多糖,经Sevage脱蛋白,透析后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柱色谱分离纯化金樱子粗多糖;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量;进行完全酸水解研究多糖的组成。结果:得到两个金樱子多糖组分RLPSⅠ、Ⅱ,其相对分子量分别为22712和16051;初步确定RLPS Ⅱ由D—半乳糖、D—甘露糖和木糖组成。结论:从中药金樱子中提取分离出了两个多糖。  相似文献   
7.
运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设计简并引物,通过3’和5’RACE技术,从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 Bulme)中克隆了编码甘露糖结合集素(Aspidistra elatior Bulme Lectin,AEL)的全长cDNA序列.其cDNA全长为1149 bp,包含93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9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前体蛋白经翻译后剪切成分子量分别为12.31 kD 和12.26 kD两个成熟蛋白亚基(AELDOM1,AELDOM2).AELDOM1和AELDOM2分别具有  相似文献   
8.
选择凝集素伴刀豆球蛋白A(Con A)作为门控分子,利用甘露糖和葡萄糖与Con A竞争性结合的特性,构建了一种新型的Con A封堵介孔二氧化硅(MSN)的甘露糖刺激响应型控制释放体系.在该体系中,氨基葡萄糖首先与氰酰基修饰的MSN交联合成表面葡萄糖功能化的MSN,然后通过葡萄糖与Con A的多价结合作用使Con A固定到MSN表面,封堵介孔,形成Con A封堵MSN的甘露糖刺激响应型控制释放体系(MSN-Glc-Con A).利用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手段表征了该纳米控制释放体系的制备过程,并且以联钌吡啶染料分子作为模式客体分子,研究了模式客体分子在该体系中的包裹及甘露糖调控下的刺激响应释放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包载量(89.90±7.73μmol/g SiO2)和良好的甘露糖刺激响应释放行为.在没有甘露糖存在时,Con A能有效封堵介孔,使包载的染料分子几乎无释放;在甘露糖存在的条件下,甘露糖与Con A发生竞争性结合,Con A从MSN表面脱离,介孔打开,染料分子释放.染料分子的释放率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在40 mmol/L甘露糖的条件下,340 min内染料分子释放率超过90%.该体系是一种理想的糖刺激响应控制释放载体,有望实现在药物运输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IgA肾病 (IgAN)患者甘露糖结合蛋白 (MBP)基因第 5 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对其功能的影响 ,阐明MBP基因多态性与IgAN免疫病理多样性之间联系的本质 .按照MBP基因型分别选取 5 8例IgAN患者 ,其中 30例为单纯IgA伴C3沉积 (A组 ) ,2 8例为IgA、IgG、IgM伴C3、C1q沉积 (AGM组 ) ;另选取 32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用PCR RFLP方法对所有个体MBP基因型进行分析 ,同时从各个体获得外周血清 ,应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MBP浓度 ,分析比较MBP基因多态性与MBP血清浓度的关系 .①正常对照组中 ,MBP基因GGC/GGC型和GGC/GAC型群体血清MBP浓度分别为 (1711± 177)ng/mL (n =19)、(2 93± 6 3)ng/mL (n =11) ;IgAN患者A组和AGM组GGC/GGC型、GGC/GAC型血清MBP浓度分别为(16 2 2± 194 )ng/mL (n =16 )、(2 71± 4 6 )ng/mL (n =12 )和 (15 12± 2 11)ng/mL (n =17)、(2 10± 4 2 )ng/mL (n =10 ) .上述各人群中 ,GGC/GGC型与GGC/GAC型血清MB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GGC/GAC型MBP水平约为GGC/GGC型的 1/6~ 1/8.各人群中由于GAC/GAC型极罕见 ,因此MB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但该基因型个体血清MBP水平极低且均相互接近 (<10ng/mL) ,远低于另两种基因型血清MBP的平均水平 .②正常对照组、IgAN患者A组和AG  相似文献   
10.
董超华 《科技信息》2011,(18):I0116-I0117
甘露糖结合蛋白是动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分,是参与动物补体激活途径的重要分子。本研究分离鉴定了一个斑马鱼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建模发现其与哺乳动物和原鸡的甘露糖结合蛋白有高度序列和结构的相似性。该基因的鉴定为鱼类补体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