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1989年1月至1995年3月,我院心外科共施行了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142例,其中重症心脏瓣膜104例,术前心功能Ⅲ级77例,Ⅳ级27例,心胸比率0.69~0.90,全组病例都有反复的心力衰竭史。术后早期死亡7例。随访6个月至5年3个月,远期死亡4例。存活的病例心功能明显改善。本文就我们对病例选择的观点、瓣膜置换的技术进展及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做重点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82例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强化呼吸道的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及时纠正低心排和心律失常,加强抗凝监测和营养支持.结果3例早期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总结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50例风湿性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行双瓣置换术,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32例,Ⅳ级12例,所有病例术中均行左心耳结扎,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主动脉环扩大2例,三尖瓣成形11例,左房折叠8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6%),死亡原因为心肌保护不当,消化道大出血及脑出血各1例,其余47例随访4个月至6年,心功能恢复至I~Ⅱ级。提高双瓣膜置换术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体外循环时间的长短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文章回顾性地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科行瓣膜置换手术的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KIN的诊断标准,术后将其分为肾功能异常组(73例)和肾功能正常组(6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为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肾功能正常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48.54±53.44)分钟,术后肾功能异常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215.36±56.51)分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按总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分组,发现体外循环时间小于180分钟的76例中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为18(23.68%)例,而体外循环时间大于180分钟的65例中肾功能异常的患者55(84.62%)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体外循环时间的长短与心脏瓣膜术后患者肾脏功能状态关系密切,为保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脏功能,应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技术和方法.对36名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心脏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0名患者死于心血管手术的症状,8例患者中都发生过心律失常压力,两名患者需要第二次手术.因此,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护理,都应该减少预防性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度过护理期.  相似文献   
6.
王树影 《甘肃科技》2014,30(19):122-123
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年在住院期间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及口头或书面出院指导;随访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进行延续健康指导。出院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1年后观察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