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朱光潜提出"人生艺术化",并指诗之美在情趣饱和的意象。艺术是情趣的活动,但有人情趣丰富,有人情趣干枯。在情与理孰轻孰重的论辩中,朱光潜认为纯任理智的生活,趣味剥削无余,且道德亦流为下品,"人生应有若干喜剧才行"是他的回答。艺术貌似无所为,却弥补了道德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学生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由于网络的兴起,各类电子产品的出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展,面对这些纷繁变化的世界,许多老师、家长一时无所适从,出现了许多差强人意的做法,带来了许多社会隐患,文章认为只有理智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把学生教育好。  相似文献   
3.
任艳 《科技资讯》2010,(22):225-225
本文讨论了概率对人们的理智性培养,做事常用的中立原理,以及如何借助概率知识优化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五四“非孝”思潮的实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是“人的觉醒”后的自然要求,而孝道规范本身存在着许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也因此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主体情感的复杂性特征,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时代主潮的变迁,也是造成中国现代作家书写孝道时在“决绝”与“犹疑”之间徘徊的重要因素。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反抗传统的狂歌猛进时代,“非孝”成为当时作家书写孝道时的主流化选择,而到40年代,随着抗战的深入,民族解放成为时代的主潮,传统文化的命运与现代国家、现代民族的命运复杂地纠结在一起,因而具备了崭新的救亡意义,孝道的积极性意义得到重新张扬。  相似文献   
5.
直销说穿了只是商品销售的一种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虽然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传统销售模式的不可替代性,也的确让很多原本只是消费商品的消费者转换成了营销者,赚到了他们应该得到的那份收入。但直销沟通仍存在很多误会。  相似文献   
6.
笛卡尔肇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卡尔在追述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上帝之存在之后,他对认识论上的错误产生的厚因进行了探讨。笛否定了上帝是错误产生的原因;随后笛卡尔发现当人们的判断超出了清晰明白感知的范围时,便会产生错误。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以“不正确地使用了自由意志”而结束了对错误起因的探讨,而他在后来的一本著作《哲学原理》中,又增补了一些其它的原因。而实际上这些补充的原因都与自由意志有关,如果我们一以贯之地把自由意志限制在理智对象范围之内,只对那些我们清晰明白感知的对象作出判断,我们就不会犯错误。  相似文献   
7.
情感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五四”以后 ,随着中西哲学文化的冲突与对话 ,情感问题以新的形式突显出来 ,在“科玄论战”中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此后 ,哲学家们用西方的理性主义方法解释中国哲学 ,但情感问题也有论及。有必要对上述发展过程进行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8.
在“全民创业”热潮的时代背景下,能否从现有的教育理念中发现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的理论因子,拓宽创业教育理论视野,提升创业教育实践层次,是关乎高校创业教育成败的重要一环。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现代“新自由主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概念“理智的探究者”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强调了“拥有知识即能够做事”的知识观,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9.
智慧的特征与性质问题是当代知识论与认知科学领域中的新近议题。二十世纪末,知识论学者将智慧作为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重新提起。纵观智慧理论的历史,从中可抽象出对智慧的四大共识性要求,即美好的生活、反愚昧、反邪恶与稀缺性。当代德性知识论学者琳达·扎格泽博斯基在《心智的德性》中通过混合型智慧的角度诠释智慧,将其视为更高层次和中庸的德性,不仅体现了智慧理论的共识性要求,更呼吁对智慧研究范式进行转变。由于扎格泽博斯基对智慧的描述分散于不同著作中,因此聚焦于“智慧”,详细审视并重新构建德性智慧的观点,同时结合当前知识论对智慧的特征规定,提供一种纯粹德性理论视角下的智慧观。  相似文献   
10.
斯宾诺莎认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幸福,而哲学的宗旨则是引导人们寻求幸福。幸福观是斯宾诺莎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斯宾诺莎更以追求全人类最高幸福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他把理性主义贯穿于其幸福学说中,力图倡导一种“放弃迷乱人心的财富、荣誉、感官快乐”,追求自然永恒的必然性知识,以求得心灵与自然融合的理性主义幸福观。他关切的是怎样使得世人以上帝为楷模过纯正的生活,通过对上帝的理智的爱,臻于幸福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