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朱光潜曾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德国学者尔格哈曼强调:“诗是人类的母语。”还有人说:“诗歌是语言的钻石,情感的轴。”下面是我对诗歌教学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2.
段海琴 《科技资讯》2012,(3):203-203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是检验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尺。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教师在引导和示范方面确实要下大功夫,经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以为:恰当的运用现代诗歌来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情趣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小我”与“大我”论实质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观点认为,“小我”是诗歌伤口能够成立的基本前提,以“小我”写“大我”要力求“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5.
产生于"五四"新诗运动的中国现代诗歌在迄今80年的发展中,突出地显示了两个方面的追求:一是追求以现代口语表现新的时代精神的革命性即现代性;一是追求现代诗歌语言、形式之灵活自由与优美、和谐的完美统一.仅就追求现代诗歌语言形式之灵活自由与优美、和谐的完美统一而言,就走过了非常曲折的道路.但中国现代诗歌的格律化,乃是现代诗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其日益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里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反复过程,现在依然还处在这一过程中.继20年代中期新月诗派首倡并试制"新格律诗",50年代中期何其芳重倡"现代格律诗"之后,郭小川在60年代初期却以其不事声张的一系列创作,为现代格律诗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其创作经验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6.
单独设立一个“新诗单元”,这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辑上还是第一次,这大概反映了编者对诗歌,尤其是对新诗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与新诗(现代诗歌)其实是很隔膜的,甚至还有误解,以为新诗太“浅白”,不像古诗那样有味道,觉得没什么教头,也没什么学头。面对新诗单元的教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转变一下观念,调整好心态,否则,很难在新诗的海洋里徜徉起来。  相似文献   
7.
现代诗歌是相对于五四之前旧体诗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学好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现代诗歌的教学应从诵读入手,在感悟诗意、品析意境的基础上学会由赏诗到写诗的过渡,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小我”与“大我”论实质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观点认为,“小我”是诗歌作品能够成立的基本前提,以“小我”写“大我”要力求“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传播广泛,并成为了诗歌中的重要爱情意象,在五四时期这一传统意象在延续中产生了新的裂变。解读宗白华的《我们》、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朱湘的《恳求》三首颇具代表性的新诗,它们不仅仅表现出对传统的延续性,更呈现出思想主题和表现方式的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源于五四时期对爱情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白族著名作家晓雪在台湾高雄市“两岸文学座谈会”上的发言。文章对中国“五四”以来的“校园诗歌”的发展进行阐述,并阐明了“校园诗歌”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