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4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韦达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1):97-100
汉语和壮语的实饲都有活用现象,本文具体介绍它们在名调用如动调和量词、动词用如名词和量词、形容调用如名调和动词等三个方面的共同之处,为的是使读者特别是学生能够通过对照、比较来加速掌握这种现象,摆脱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困扰。  相似文献   
2.
罗磊 《科技信息》2007,(32):126-128
济南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大区(也叫北方方言)的冀鲁官话区,在鲁西的中部方言中有代表性,是山东快书和吕剧的艺术语言基础。本文在学习、参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走访了许多济南的老住户,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整理,对济南方言的语音、语法,尤其在词汇、词法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求证、考察,并与普通话进行了比较、分析,使济南方言词法的研究更通俗化、生活化、口语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对济南方言感兴趣的朋友"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济南方言。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的形容词中,都有表示感情,感觉的感情形容词,它们在意义,用法等方面既相似,也存在相当差异。同形的汉字但意思并不一定相同,日常生活中由于母语的影响而误用犯错者当不在少数。应从意义、用法等方面、分析比较异同,判明区别以利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分别就英语中用作定语的形容词的各种不同情况,从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来说明其用法特点。第一部分论及了用作前置修饰语的定语形容词10种不同情况的特殊用法;第二部分对用作后置修饰语的定语形容词另10种用法特点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be+形容词+从句”是英语中经常碰到的一种句型,并且讨论了为什么把该句型中的从句改称为形容词补足语从句。  相似文献   
7.
先界定了带小句宾语的句子的结构表达式,接着分析了带小句宾语的动词情况,把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分为五组,并从认知的角度指出这五种分类大致是由“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是由身体感官上的动作到心理活动再到口头表达,这是一种隐喻的方式。同时指出,动词和小句宾语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也反映了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考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A部字头和词条对《现代汉语词典》的增删可以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字头的收录方面更精粹,更规范,更符合现代汉语的用字实际;在词条的收录方面更丰富,更有时代感,更能体现与时俱进的治学精神;是对老一代语言学家精心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余江话的“里”尾可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或动词性结构后面构成名词,能起到区别事物、表示词性变化、指小、亲昵或纯粹作名词的标志等作用;在使用原则上名词“里”尾与普通话“子”尾同中有异;“里”尾名词所指事物范围广(可分为人名、人品、疾病、人体、服饰、家俱生活用品、房屋建筑、动物及其他等九类)。“里”尾亦可加在形容性成分后构成形式多样的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有表示词性变化、附加评价意义、扩大语法功能等作用。“里”尾还能通过特定的形式,与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度量量词及自主量词等结合,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邵敬敏先生的《现代汉语通论》将现代汉语课程定位在高校文科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上,并由此提出“语言能力”的三个层面的观点。全书编写体现新的思路并采用新的框架,内容上注重实用性,是一本务实创新兼具而又非常好用的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