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作主体的个性特征影响着作品的美学特征,王维以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精深的佛禅修养,影响着他的山水诗创作,形成其山水诗的独特意境:含蕴山水清音,心境与自然浑然一体,物我两忘、空灵清幽具禅思画意之意境。  相似文献   
2.
王维山水田园诗以闲适恬淡、空灵静寂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而这种风格的背后是作者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色与景的和谐、心与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李芙蓉 《科技资讯》2006,(22):108-109
剖析王维山水田园诗作,探索其诗歌的审美特质,研究其禅宗思想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王维诗歌意境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马克思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既然夜莺和百灵鸟可以唱出不同的歌,人类丰富得无以伦比的思想,为什么只能有一种表现形式?宋人欧阳修读书有"马上、厕上、枕上"之誉,而清朝康熙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书法上则有"舟中、马上、被底"之称。他临写了大量的汉唐碑帖,特别是临摹黄庭坚的"山谷体"惟妙惟肖。然而,"山谷体"依然是"山谷体",临摹者没有创新,更没有自成一体。说到"被底",郑板桥的书法造  相似文献   
5.
孙会黎 《科技信息》2009,(22):I0355-I0356
把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意境作比较,其诗歌的意境有共伺之处:无我之境,韵外之致,意与境浑;并在同与异的比较过程中,揭示出二人诗歌意境同与异的根源,他们内在精神底蕴根本不同的所在,是由于陶王二人的归隐背景不同,前者是政治性退避,而后者是生活性退避以及二人诗歌风格前后相继,各有千秋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苏轼"诗中有画"高度概括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也是唐诗艺术研究和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言""象""意"三者的关系中,探讨王维诗"诗中有画"圆融境界是如何达成的.  相似文献   
7.
王维的山水诗构图美、意境美、色彩美,充满诗情画意;情绪恬淡、意境空寂、任运随缘,体现出禅宗的核心精神和意趣。  相似文献   
8.
长平箭头歌李贺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篙坞下,风长且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灸,虫栖雁病芦笋红,迥风送客吹阴火。访古汍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版陈铁民《王维集校注》附录五之《王维年谱》,据《王维生年新探》一文所系订的王维生卒年,均无以接受材料的检验,而使之成为了与史实不相符合的错误。本文对其所依据的材料及其这些错误的因由,进行了逐一考辩与检验,同时对流行于王维研究界的“兄生弟后”之现象进行了简要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夏荥 《科技信息》2011,(18):I0132-I0132
王维(701-761),唐代伟大诗人,诗歌、音乐、绘画兼擅,笃信佛教禅宗。因其绘画造诣,被誉为“南宗画派之祖”;因其以禅入诗被誉为“诗佛”;因其音乐造诣,初为官时为太乐丞。其诗歌因其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以音乐入诗闻名。MarshaL.Wagner曾说,“近几十年来,王维的诗歌翻译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中国诗人都要多。”(1981:i)从王维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及其庞大的英译数量来看,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王维的诗歌英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维诗歌英译数量庞大,而学者对其诗歌英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对王维诗歌的英译状况及对其诗歌的英译研究情况,以为更多的学者在此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