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王朔对旧历史进行一种不留情的颠覆,让历史理性起飞;张承志的价值理性才有充分的合理性。王朔是一个历史理性的持有,张承志则是一个价值理性的守护。两在表面上虽有冲突,但在最终却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1993年兴起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从批判王朔开始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中,文学的衡量标准变成了市场,于是导致了大量媚俗大众的作品产生,王朔便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人们通常只关注直接进入作品的地方色彩,而忽视空域背景的层面,因而对王朔小说的"京味"存在争论。其实,王朔复杂的"胸臆"充分体现为作品中的拟政治语言、落拓之子、军队大院、理想空域等,而"京味"正相应而生。  相似文献   
4.
面对转型期社会的世俗化 ,池莉选择了若即若离的态度 ,对市民世俗的“淡泊”与“拥抱”在池莉身上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景观 ,这也恰恰表现了池莉在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生存策略 :作为“小市民”,她可以被显示旺盛生机的市民阶层所吸引 ,做他们生活的代言人 ,免受“形而上”思索的折磨 ;作为知识分子作家 ,她并不完全将自己与市民阶层混同 ,在顺应市场经济下的市民社会的同时 ,她要时时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思索。  相似文献   
5.
王朔小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放在社会关系变革、新阶层涌现以及思想文化变迁的“转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才能清晰地展示作品的时代风貌和特殊意义。意识形态的松动、文化选择的多样为另类的王朔小说打造了生存的空间;而世俗力量的显现和膨胀则使迎合大众的王朔小说声名大震。  相似文献   
6.
金庸和王朔代表着两种文化符号,他们的撞击给世纪末沉寂的文坛一次不小的轰动。从历史看,打乱原有文化秩序的不一定从精英文化开如,而是从流行文化,因为流行文化是属于大众的,金王之争,一言以蔽之,应该是建设我们有思想,有人格精神、有生命力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与学失去轰动效应构成强烈的时代反差,“王朔现象”一方面以对主流话语的戏谑和嘲弄。彻底消解了启蒙、理想和崇高等人类的深度价值;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破碎、混杂、悖谬的“痞子语言”冲击了板滞、僵固、单一的精英分子的“书面语言”,从而达到与大众化(学)的合谋,标示出中国化(学)重新构造的路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细读小说《动物凶猛》,呈现出隐藏在王朔童年记忆中的某种伤心和困惑:在一个由“文革”开创的孩子们的“自由世界”里,生命的河流会遵循怎样的行程。这既为我们如何阐释王朔的写作提供了某种启示,也使得我们采取更复杂的态度面对“自由”。  相似文献   
9.
王朔作为一个作家确定是足以表现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的。他的成功代表着一种平民化、世俗化的化选择的合法性,其小说语言以调侃的方式造就了特有的魅力与张力。  相似文献   
10.
赵旻 《凉山大学学报》2002,4(2):136-137,140
本文认为,目前从纯文本的角度去研究王朔巳失去意义,而对曾经由王朔引起的论争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