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0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库尔茨 《科学》1995,47(2):41-45
  相似文献   
2.
中印创世神话孕含着对光明的崇拜。印度神话作为玄学思辨的依托,蕴涵着古代印度人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其历史神话化的主体文化是崇尚神权;中国神话注重的是伦理至上的观念,认同的是“天人合一”,神话历史化的实质是崇尚王权。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日本首相、议员多次参拜供奉包话二战战犯在内的靖国神社牌位的事件,造成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本文认为:其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有:日本特殊的文化,日本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新国家主义思潮抬头。日本只有彻底的反省和承担二战责任,才能建立一种正常、健康、向上的中日关系以及日本和亚洲各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反科学主义思潮的科学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反科学主义思潮的科学文化观是对科学主义思维方式的反动。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文化观,它有其片面性和偏激性,但对于我们今天科学文化观的“格式塔”转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在20世纪40年代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是人类思想史中第一次正面地对科学主义思潮进行的批判。他采取了一条清晰的批判路径,从多个方面论证了科学方法滥用的危害,从而揭示出科学主义思潮暗含的诸多危险,如将导致人们对计划的渴望,以及极权社会的出现,进而批判了科学主义的狂妄和人类对理性的盲目崇拜倾向。  相似文献   
6.
《列子》的《天瑞》、《黄帝》、《仲尼》等篇,认为人性无智无情,要求达性之人“美恶爱憎不滑其心”,提出“无乐无知”是“无所不乐无所不知”的“真乐知”,反对逐情循欲而求生避死,体现了前期玄学——道家思想的特色。然而在《杨朱》篇中,《列子》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思想。在这里,人性不再是无情无欲的,而是有情有欲、有乐有苦、有爱有憎的,“从性而游”就是“欲无不尽,情无不达”的享乐主义,体现了后期玄学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加速发展,由微信、微博、抖音组成的“双微一抖”平台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在促进高校教师与大学生沟通,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双微一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双微一抖”为大学生正向价值观的养成直接提供开放性正向信息源;另一方面,“双微一抖”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安全稳定产生冲击,给高校师生的思政教育带来不确定性,其开放性为西方社会思潮的思政观念渗透提供了可能。为此,必须加强高校各级党委对平台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监管机制,创新高校思政教育阵地,建立高素质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增强高校师生的主流思政教育认同感,拓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今,全球化对我国主流文化思潮有着强势影响,我国主流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往中走出了由主动到被动的路子。实现文明对话基础上的文化共融是世界文化历史发展的趋势,我国主流文化思潮肩负着实现文化共融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我国构筑有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在商业贸易危机的冲击下,催生了以“商战”思潮为核心的重商主义的复兴。影响所及,引发了近代中国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诸如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晚清政府的所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及制度重构等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在救国的过程中最初引入了实证主义,随后实证主义以其确定的、有用的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实证主义虽然是被引进的西方哲学,但它首先是作为改造社会的武器,其次才以哲学的面目出现。接着在近代中国社会引发了科学主义思潮,既而导致了西化思潮,对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