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历史发展过程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独龙族社会形成了完善的土地权利规则、财产权利规则、劳动所得分配规则、债权、债务规则等民间民事权利规则,相对完善的民事权利规则对于独龙族民间纠纷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且我国国家法同这些规则融合良好,二者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功能使得独龙族社会形成了和谐、友善、诚信的社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李明金的《独龙族文学简史》简述了独龙族文学史的发展进程,记载了独龙族文学的起源及流传。从编写过程、编写原则、分期体例、内容取舍、文学史观、研究方法、文学特点以及编写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对《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进行了总结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着眼于少数民族语言和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族、怒族为例探讨其汉语教育。论述了汉语教育的意义,在实地考察贡山汉语教育现状基础上,提出汉语教育师资培养,“日旺和汉语拼音对照方案”的跟踪调查和实验研究等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地方生态知识是当地人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积累的能力与技术,,地方生态知识的内涵取决于族群的特定生存环境,当地人的价值取向影响地方生态知识的传承。人口较少民族与外来文化接触和融合的过程,也是对传统地方生态知识做出评估和取舍的过程。对人类学田野调查资料的量化研究表明,生活在高山峡谷中的独龙族、门巴族与珞巴族对于本民族传统生态知识的态度,受市场经济利益导向的趋势明显。当地人依据传统生态知识为自身带来经济收入的程度对其筛选与扬弃,由此导致人与环境的关系从和谐逐步走向对立。因此,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实施经济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人的习惯与文化,在保护与传承地方生态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云南独龙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9月调查了124例独龙族中学生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和优势眼).研究结果显示:1)独龙族除起步外,其他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R型均高于L型;2)独龙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均无性别间差异;3)独龙族与国内10个其他民族L型率的比较显示,独龙族与布依族、苗族有显著差异;4)分析了独龙族7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发现利手与起步、利手与利足、扣手与叠腿、利手与叠臂、叠腿与利足存在相关性,且R-R型组合(右型-右型)的出现率远高于L-L型组合(左型-左型)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6.
独龙族和基诺族都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地域分布、农业生产、文化习俗较为接近.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入户访谈和关键人物访谈的方法,从耕作方式、持续年限、作物品种等方面比较了两个民族传统轮歇农业的异同,进一步分析了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把探索沉积在“藏彝走廊”带的历史遗存,放置于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20多年前提出的重大科研理论命题。就此从有关史籍、游记、译著中,结合多年深入独龙江流域的调查研究,对“居住在察隅和珞瑜的许多民族……,说着和今独龙语相近语言的人的后裔”——独龙族,作一点寻根溯源式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8.
独龙族人口稀少,而且居住区与外界极为隔绝。但当地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党和政府在当地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当地的特殊性,移植了内地发展模式和注重短期经济效益。为了保护独龙江流域特有的自然生态与人文要素,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培育生物资源、适度发展旅游业,才是其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200例(男97例,女103例)独龙族成人的10项指标值,初步分析了独龙族与藏缅语族16个族群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聚类分析表明,独龙族与拉祜族、彝族、基诺族较为接近.(2)主成分分析研究显示,独龙族男女在藏缅语族中具有身体高度小、头部长度小、面部的宽度和高度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六个方面就独龙族的学术研究状况作了综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