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理人     
《当代地方科技》2005,(3):57-59
吴士宏:突破常规;高群耀:忍耐、坚持;孙振耀:适者生存;万明坚:手机狂人;杜家滨:忘恩负义;贾红兵:刮骨疗伤;杨旭:本土化攻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白皮书>作为李佩甫整个小说创作中较为独特的一部,其潜在意义远值得深刻的挖掘,其叙事策略的独异性也值得合理有效的阐释."病孩"明明作为小说的视点人物,使小说批判城市的主题得到了更为恰切有效的表达."病孩"在叙述功能中显现出来的矛盾性与深刻性,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无名氏在1946年着手撰写《无名书》,小说提出的“星球哲学”与“地球农场”表现出鲜明的世界主义精神。世界主义精神在无名氏的《亚细亚狂人》里其实已经萌芽,它以跨国族同理心的形式展现在《露西亚之恋》和《狩》的章节之中。《亚细亚狂人》见证了无名氏作品中世界主义精神渐趋成熟的过程,是研究解读《无名书》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透视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系列,人们可以看到觉醒者面对自身反省的主观性和近乎傲慢的强烈意志力以及他们孤立于庸众、几近被吞噬的巨大悲哀。这一群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脊梁精神”。他们是中国现代废墟上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5.
鲁迅《狂人日记》受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影响,文章从题材、主题、表现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分析了《狂人日记》所体现的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认为在题材上,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了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启发;在思想主题上,体现了尼采的部分精神人格,在表现手法上,借鉴了安特莱夫的心理描写手法,表现象征主义和"阴冷"色彩。  相似文献   
6.
说实话,在决定把《杀出狂人镇》这部影片介绍给读者时,笔者多少有些犹豫——阴暗的色调,恐怖的镜头.全片充斥着血腥与暴力……所有这些,都使得这部影片偏离欢快的主流,让观众很难以欣赏的角度来观看它。  相似文献   
7.
素手 《世界博览》2012,(4):82-82
看这些有着“隐秘的基情”的影视剧,我们不禁感叹,人类还能阻止卖腐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狂人日记》、《七巧板》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关于文学作品“狂人”形象的新见解:金乃文的荒唐表明用心理动力定型形成的下意识的表现,而“狂人”之“狂”则体现了他早先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但在长期的与封建势力的对垒中精神崩溃了,他对封建礼教及其复杂的封建利害关系的类似自动化的反射系统,同样是心理动力定型学说的反映。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动力定型学说,在心理学与文学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解读小说及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契诃夫创造的“知识分子”系列中 ,有一类人物与“沉闷”一族形成鲜明对比 ,那就是一些被当作“狂人”的知识分子 ,他们是思想界的先驱、时代的精英 ,契诃夫对他们的态度不是“批判”而是“肯定”。  相似文献   
10.
对于2004年的手机行业来说,“手机狂人”万明坚的“下课”引起的震动与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