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弼成 《大自然》2014,(3):16-18
<正>绝大多数无尾两栖类有声带,雄性个体还有声囊,能共鸣发声。雄仙琴蛙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鸣声悦耳似琴音,时而低沉雄浑,时而清脆响亮,故有"仙姑弹琴"的佳话。蛙类多在水塘里繁衍后代,很少有筑巢的习性。但到了繁殖季节,雄性仙琴蛙会在水塘边建造"房屋",招妻育儿。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海拔900~1600米的山区沼泽中。它们生活的水坑或水塘附近通常杂草丛生,密布水生植物。仙琴蛙体型中等偏小,体背面  相似文献   
2.
吕德金 《大自然》2013,(6):66-69
新西兰与大陆隔离,降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这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这里80%的树木、蕨类和开花植物都是特有种。从新西兰最北部的贝壳杉森林到山地山毛榉森林,  相似文献   
3.
周氏虎凤蝶(Luehdorfia choui)色彩艳丽,雌雄异型,双翅布满黄黑相间的虎纹,是一种以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周尧先生的姓氏命名的蝶种。它分布于陕西秦岭南部至湖北地区海拔1300~1700米处的山林中,足我国特有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4.
牟村  彭春良  张帆 《广西科学》2019,26(1):141-145
通过对中国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野外调查以及文献资料整理,从苦苣苔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地理分布特征等方面,阐述湖南省苦苣苔植物多样性现状。湖南省内共有苦苣苔科植物17属8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无特有属;特有种23种,占总种数28.40%。省内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和湘西南地区。种数排前五的属为广义报春苣苔属(24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7种)、半蒴苣苔属(9种)、石山苣苔属(6种)、长蒴苣苔属(5种)及吊石苣苔属(5种)。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在种的分类水平上,特有成分所含种数32种,占总种数的45.07%,表明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特有性较高。针对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特性以及湖南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现状,本文给出了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省内野生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洋岛屿特有种的分化形成与维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岛屿特有物种因具有种群间海域隔离、分布边界清晰、分布范围狭窄及种群规模较小等特点,已成为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模式种。综合分析岛屿特有种的相关研究案例,将岛屿特有物种分化和形成过程概括为4个阶段:向岛屿迁移、种群建立、扩大分布区域以及适应性辐射等。岛屿生态系统中特有种分化与形成的驱动力主要包括:(1)海域隔离降低有效基因流;(2)邻近岛屿或大陆对岛屿的多重侵居;(3)建群种适应不同生境的辐射分化;(4)熔岩流等突发地质事件引起的建群种分化;(5)瓶颈效应或建立者效应等驱动新物种形成。尽管岛屿拥有丰富的特有物种多样性,但由于受基因流阻隔、遗传漂变、小种群瓶颈效应及稀有等位基因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岛屿特有物种比陆地物种更易于濒危或灭绝。"物种恢复工程"与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生境保护工程的同步开展将有利于岛屿特有物种及岛屿生态系统的保育。  相似文献   
6.
贵州中药资源种类、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贵州珍稀名贵药材、特有种药用植物、栽培药材、大宗药材及其它经济价值药材的地理分布范围、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贵州中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作者从1965年开始,在湖北省采集的双星藻科植物5个属83个种。其中17种是湖北省的特有种,5种是我国的新记录,51种是湖北省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喜马拉雅兀鹫是英文直译名.在中国鸟类名录里称它为高山兀鹫.顾名思义它是喜马拉雅地区的特有种。在中国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在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对亿比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西藏齿突蟾、西藏蟾蜍、高原林蛙、倭蛙、高原蝮等5种标本,结合文献资料记载,亿比措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9种,隶属于2纲3目6科8属.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以东洋界成份为主,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白眉长臂猿     
《知识就是力量》2009,(8):F0002-F0002
白眉长臂猿雌雄异色,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眼眉,为东洋界缅甸-中国亚区的特有种。白眉长臂猿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在云南西部,多栖于海拔2000-2500m之间的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它们严格树栖,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主要食物,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一般一群3~5只,为一雄一雌配偶制,平均每3年产1胎,每胎1仔。7~9年性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